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三大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2-09-12 08:20:21  


  中評社北京9月12日訊/進入2012年,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突然再次提速——6月7日與7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接連推出利率市場化改革舉措,成為舉“市”矚目的焦點。

  環球財經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曲雙石文章分析,利率市場化是中國金融業改革的核心戰場之一,將在多方面產生巨大影響,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對社會、經濟的一次重新洗牌,在以下三方面將尤為重要:

  首先自然是銀行業,主要表現在市場結構的變化。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而言可謂是一次革命,尤其對中小銀行而言更是影響巨大,原因有二:

  1,中國銀行業利差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普遍較高,尤其是對中小銀行而言,由於其與大型銀行相比在技術及創新層面均處於劣勢、網點覆蓋率較低,使其更為依賴利差收入。然而,大型銀行與中小銀行相比又在兩方面存在明顯優勢:一是資源充足、資金規模大,二是背後有國家信用做擔保。此兩點優勢就保證無論是在優質客戶資源爭奪上,還是在存貸款利差縮小的背景下從事高風險高收益的資產投資活動中,大型銀行都將占據絕對優勢。而中小銀行則由於資產規模小且缺乏國家信用擔保, 抗風險能力較弱,一旦陷入高風險事件造成破產清盤,就會損害存款人的利益,導致存款人可能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將存款“搬入”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因此,中小銀行在利率市場化後不得不承擔比大型銀行更小的利差以吸收存款並爭奪客戶資源,從而導致其依賴利差收入的模式難以為繼。

  2,利率市場化改革將使銀行業競爭壓力倍增,尤其是在管理水平、創新能力和服務質量都占有優勢的外資銀行紛紛搶灘中國市場的背景下,銀行間的競爭將更為激烈,此時,銀行的實力、信譽、存貸款利率報價水平、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能力將成為競爭的關鍵,那些經營管理能力脆弱、創新乏力的銀行將成為優勝劣汰過程中的犧牲品。但是,提高銀行的經營管理能力與創新能力,首先就要對銀行的人才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中小銀行在人才吸引力方面與大型銀行相比無疑處於劣勢。

  如果不能很好地應對上述困境,中小銀行將面臨競爭能力下降、優質客戶流失、業務大幅滑坡、風險收益失衡等一系列嚴峻問題,甚至最終被淘汰出局。歷史數據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利率市場化後銀行業市場結構確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根據巴曙松、王月香文章中提供的數據,1986年美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完成之後,美國銀行數量呈持續減少趨勢。1984年美國共有15084家銀行及信貸機構,到2003年已降至7842家,降幅近48%。此外,美國大銀行占比逐漸提升,資產規模在1000億美元以上的銀行數量占比則從1990年的8.5%升至1991年的15.9%,並持續上升。

  其次是收入分配領域,主要表現為貧富差距縮小。一方面,中低收入者財富的保值增值手段主要為銀行存款。雖然金融機構同時提供理財產品等金融服務,但由於其門檻較高(理財產品起始金額往往在5萬元人民幣以上)而將相當一部分中低收入者拒之門外。尤其是在農村地區,金融機構匱乏、金融服務不健全,加之農村勞動者往往較為缺乏理財技能與意識,導致其除銀行存款之外幾乎別無選擇。與之相比,高收入群體卻可通過銀行理財產品、股票、基金等豐富的金融工具實現個人財富的保值增值,而不必如中低收入者般過於依賴銀行存款。

  因此,利率市場化改革之後,雖然中低收入者與高收入群體均可享受更高存款利率,但顯然中低收入者獲益更多。而且,由於實際利率與資產價格之間存在負相關關係,利率市場化改革導致的利率上漲將壓低股票、房地產等資產價格,手中握有較大比例股票、房地產等資產的高收入群體將首當其衝。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