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基層官場混飯局 大開眼界

http://www.CRNTT.com   2013-01-05 11:12:04  


 
揭秘省部級飯局

  外人眼中官場級別越高越講究排序,飯局也是。我的經驗是,嚴格的秩序和位置感更多在前半場,後半場多是分寸極佳的熱鬧,中間負責活躍氣氛的官員尤其責任重大,當然這也跟現場最高官員的風格有關。

  酒到半場,因為一個話題,省委書記突然大笑起來,對旁邊的省委副書記說:“說的這麼好,幹脆你給大家來一段家鄉的小調吧。”省委副書記笑而不語,旁邊的同僚則頗有分寸的催促。副書記矜持一會兒後說:“那就聽XX同志的吧。”隨後一段家鄉小調,最後一個高音符的結尾把酒敬給客人。

  掌聲一片,不過沒人起哄。

  這是一個飯局,地點在該省省委招待所最好的包間。裝修毫不奢華,卻透著身份。我們是省委書記邀請的媒體客人,在座的多是省委常委以上的官員。

  我們自然小心翼翼,省委書記來自中央,風格文氣,說話聲音又不大,場面稍顯沉悶。不過省委副書記出身基層幹部,習慣了熱鬧,幾個包袱抖出來,氣氛就熱烈起來。

  外人眼中官場級別越高越講究排序,飯局也是。我的經驗是,嚴格的秩序和位置感更多在前半場,後半場多是分寸極佳的熱鬧,中間負責活躍氣氛的官員尤其責任重大,當然這也跟現場最高官員的風格有關。

  記得一次因為工作跟一位副部長吃飯。副部長向來以和藹可親著稱,席間堅持不坐主位——當然最後大家依然自然形成了環抱的態勢。因為部長平易,而且在座的都是朋友而無下屬,大家很快進入“捉對厮殺”的狀態,雖然彼此應接不暇,但看起來都頗感快意。飯後領導提議去該飯店高層大平台俯視紫禁城夜景——看到此處可能你猜出是哪家飯店了,但我就不說。

  不過某次跟政法系統的一位部領導吃飯,則深刻體會了他們更要求紀律第一。除了下屬們都紛紛提前20分鐘到場外,所有的座位也都是安排好的,跟開會一樣擺上了名牌,絲毫不會出現錯位現象——兩個外來的客人安排在部長一側,另外的司局級官員按照所在部門在該部委的官方排序安排在另一側,儼然部務會般的嚴謹。

  期間部長說話,下屬很少插話。敬酒也不喧嘩,類似一般飯局把酒三巡之後相互走動,各自形成互動小圈子的現象更是絕沒出現——整場中心只有一個,就是最重要的領導。

  飯畢,領導先走,然後我們依次退場。這種飯局,沉悶是沉悶,但也主題突出,時間合適,主客相宜——本來就是禮節性應酬,實在沒必要太耗時間,否則領導也煩。

  順便提一句,在北京,官員很多時候喜歡選擇一些門簾看起來不扎眼的會所請客,我就去過紫禁城旁邊的一些胡同四合院。一般來說,部委官員們選擇地點不太招搖,方便為主,隱含著品質。招搖的多是商人和來京地方幹部,恐怕這裡也有充場面的意思。

  實際上,在和官員的飯局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幾次和退休老幹部的聚會。

  他們是一群80年代的老部長,一些人的名字到現在依然廣為人知。幾次飯局中,老幹部們穿著大都類似,往往是一水的白襯衣深色褲子,或者深色夾克衫,但內外修飾都乾淨整潔——這頗似他們在萬壽路住的老部長樓,面積很大,色彩樸素,沙發家具甚至都是一樣的,但都帶有一種嚴肅的規整。

  席間座位排列也多按照退休前的行政級別,倒未必是刻意為之,只是他們早已習慣了規矩,這樣大家才自然。席間談論的一半舊事一半時局,往往因為某事就語調高昂了起來,另外諸如朗誦詩歌和來信之類的場景更是尋常。

  但如果覺得他們都毫無情趣,卻全然錯了。很多時候,官位退下來了,架子也不端著了,這群“老領導”喜歡飯間拉歌和對唱。某次我跟一位女同事參加一個部級的老幹部聚會,就被點名盛邀唱一段。我推托說不會老歌,對方大笑,說就給我們來點最新潮的嘛,震一下我們。

  最後是剛做媽媽的女同事站起來唱了一首哄孩子的兒歌,老先生們報以熱烈掌聲。輪到我時,我頗為糾結地想要不要給老領導們來一曲特潮的歌看看他們反應,比如花兒樂隊的“喜刷刷”之類,最後還是沒忍心。

  如果換到現在,為了配合心情,我想我會唱神曲“忐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