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扁系要組新黨的黨名談到正義連線

http://www.CRNTT.com   2012-12-14 09:29:23  


 
  陳水扁的“正義連線”與謝長廷的“台灣福利國連線”,都是民進黨內新興政治菁英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所創立的派系。陳水扁當初成立“正義連線”的政治背景是,台灣正面臨“萬年國會”即將全面改選,可以為非國民黨的政治菁英提供較大的政治參與空間。其次,民進黨內的中生代菁英自認在黨內有另立派系的空間,因而試圖走出“美麗島系”與“新潮流系”兩大派系對峙的困境。

  “正義連線”一開始時是陳水扁進行輔選的結合。之所以取名“正義連線”,是考量到要凸顯陳水扁的問政標榜--“打擊不法,追求正義”。一九九二年“立法院”首次全面改選,陳水扁與其派系成員李進勇、餘政憲、邱連輝、呂秀蓮、許添財、彭百顯等人共同當選“立委”,使“正義連線”逐漸從隱然政治山頭轉變為黨內具實力的正式派系。

  “正義連線”的主張主要有:一、結合具有“正義、認真、專業”形象的民進黨員,建立台灣成為民主、正義、進步的社會;二、平時籍“高品質的問政、強有力的監督”和正義形象拓展民進黨的社會資源,從而推動民進黨邁向執政之路;三、透過“正義連線”提升其成員個人的問政能力;四、促進“正義連線”成員間的友誼及互利關係;五、以集體力量協助“正義連線”成員從事政治性選舉;六、以集體力量協助“正義連線”成員個別的選民服務。“正義連線”的章程還規定,“正義連線”與任何民進黨的次級團體應保持友好關係,並促進彼此間的友誼。這項規定,是民進黨內其他所有派系的章程中所沒有的,因而“正義連線”在民進黨內,與其他派系都保持著較為和諧的關係,沒有像“新潮流系”等那樣有那麼多的“牙齒痕”,這也是陳水扁在當選“總統”之前,能在黨內“團結人”的重要“法寶”,因而在爭取連任台北市長失利後,仍能獲得黨內多數人支持,直接衝刺“總統”選戰,而無須遵循民進黨有關“敗將退場”的慣例。“正義連線”的主要成員組成,在政治領域是選舉出身的政治公職,在社會領域則是專業的中產階級,如律師、醫師與企業主、財經人士等,這與陳水扁從政前參加的“扶輪社”有某些相似之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