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洪都拉斯要在北京設立商務辦事處說起

http://www.CRNTT.com   2012-12-29 10:01:00  


 
  實際上,馬英九上台後,以中國國民黨對“國家定位”的認知,及出於執行落實“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考量,立即拋棄陳水扁的一系列錯誤政策,一方面在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及承認“九二共識”的前提下,恢復兩會協商並簽署了一系列有利於台灣民眾福祉的協議;另一方面為了避防“邦交國”數量繼續減少直至“邦交國”歸零,使得“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被剝奪,當然也是為了維繫台海和平,而推出了“活路外交”政策,及由其衍生的“外交休兵”措施,獲得北京的善意回報,也停止了“挖外交牆腳”的活動,即使是有“邦交國”主動要求與北京建交,北京也予以婉拒,並讓台灣以適當名義參加國際衛生大會等國際組織活動,使得馬英九“很有面子”,因而經常沾沾自喜地對島內外說,這是他推行“外交休兵”所獲得的成果,與陳水扁當政時在國際上四面楚歌,不但拿不到國際組織活動的“入門券”,而且“邦交國”數目持續下跌相比,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但如同馬英九在兩岸協商中一味只是要求北京“讓利”,而自己則沒有回報的意思,甚至直到現在還對大陸企業進入台灣處處設限,並祭出“先經後政”甚至是“不政”的策略,在兩岸關係步入深水區後拒絕進行兩岸政治對話以至是政治協商那樣,馬英九在“外交”範疇,也是一味想著北京“讓步”,不要對台北實施“挖牆角”措施,自己卻不顧北京的感受,要違背兩岸加入“GATT”及後來的“WTO”有關“中共合作”的決定,搶在大陸的前面,要與美國洽簽“台美貿易與投資架構協議(TIFA)”,並在明知美國是要圍堵中國大陸的情況下,也要參加這“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確是不夠厚道。殊不知,馬英九這樣做,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做法。這是因為,外交行為的本身就是屬於政治範疇,北京為了配合台北的“外交休兵”政策,雖然沒有就保持台灣地區的“邦交國”數量,及台灣地區以“衛生署”名義作為觀察員列席世界衛生大會,在進行直接的兩岸協商,但畢竟也四透過相互默契,及一定的溝通程序,才能達到的。馬英九總不能像在經貿範疇上那樣,一味地老是希望北京能“讓利”,而不要回報那樣,在屬於政治範疇的“外交”領域上也是希望北京不要“牆角”,但卻就沒有作出適當的回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