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增速形勢依舊樂觀

http://www.CRNTT.com   2012-12-31 09:26:14  


 
  從中國人均資源的占有量方面來看,包括煤炭資源在內的各種自然資源,中國都比世界人均水平低很多。因此,想要擁有世界平均的生活質量,就意味著需要進口大量資源。這種大進大出的貿易格局是由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此外,中國要始終保持較高的進出口量。在原來的封閉條件下,國家是通過儲存財富積累資源,但在當前開放的條件下,進出口即相當於一個儲存財富的過程。從本質上講,是整個民族進行跨期消費決策的過程。

  從國際形勢看,美國已經從經濟底部開始回升,歐元區經濟危機可能會比預期持續的時間還要長,會給中國的出口帶來很多問題。但危機的同時也有機遇,尤其是為中國企業在歐美操作股權收購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機會。隨著各國經濟的逐步復甦,經濟危機對2013年整體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會隨著時間推移變得越來越小。

  談到進出口貿易就不能不提及貿易保護主義。近兩年,由於經濟危機,中國產品在世界上遭受“雙反”的案例越來越多,這表明歐美國家越來越看到中國製造業的重要性。同時,這也是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表現。

  無論中國未來具體如何發展,其中有兩個方面會產生新的飛躍。首先是中國的比較優勢,從低端勞動力向中高端勞動力發展,會使中國的產業向中高端攀升。另外,歐美國家把市場經濟國家的地位當做很重要的博弈資本,其實這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重要。按照中國加入WTO時簽訂的協議,到2016年,其他國家必須自動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現在中國遭受的各種反傾銷,從某種意義而言,更多的是促使國內企業進行反思,為2016年的經濟貿易自由地位作準備,實現中國貿易的全球占比大幅上升。

  隨著經濟的發展,原有的產業布局亟待調整。比如在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某些大量依賴原材料的產業或者勞動密集型產業,已經難以適應新的經濟形勢。但它並非不適合在中國生存,中國仍舊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中西部地區更是如此,很多勞動密集型產業正在向中西部轉移,或者由市級向縣級轉移,這樣既能解決勞動力成本的問題,也能把勞動力留在當地,解決留守兒童等一系列社會難題。

  目前,中國經濟已經是以內需為主導,進出口對中國經濟的拉動效應有限。內需分為投資和消費,部分知識分子把投資妖魔化,從經濟學上講,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需要大規模投資,沒有投資,就沒有人均資本的增加,也就不能實現經濟騰飛,這是經濟學的基本道理。

  文章表示,中國工業目前仍是平鋪式發展,未來要朝向立體、深度發展。企業家需要適應這一改變,必須考慮產業轉型升級的問題。對於企業來說,只有生產更好的產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能出現根本轉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