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聯合早報:中日關係路在何方?

http://www.CRNTT.com   2013-01-17 09:31:59  


 
  中日關係背負著沉重的歷史包袱,因此在建立互信與糾紛解決的機制方面,面對巨大的挑戰。中國領導人闡述的中國夢,其內涵是要通過中國的崛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這厚重的歷史感與使命下,每當中日關係陷入低潮時,日本侵華歷史的傷痕便揭開。《人民日報》在釣魚島問題的社評中指出,日本必須進行“自我心理調適”,“拿出足夠的勇氣面對中國崛起”。釣魚島被視為處於圍堵中國的第一島鏈,因此從戰略、歷史與心理上而言,北京很可能繼續採取強硬姿態。在日本方面,《朝日新聞》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大部分受訪者對兩國關係存有負面的印象,他們將這歸咎於兩國對歷史認知的落差。自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後,日本對中國的崛起,存有很大的疑慮。北京反覆要求東京正視歷史,為戰爭罪行懺悔,對日本致力於發展擁有軍事力量的“正常國家”,是個很大的制約。因此,日本政壇右翼勢力崛起,新首相安倍晉三曾表示要修改戰敗後制訂的憲法,並加強愛國教育。

  研究中國領土糾紛的美國學者傅泰林指出,中國與周邊國家自1949年以來的23個領土糾紛中,有六個是訴諸武力。在武力衝突的案例中,中國的對手一般上是軍事力量不弱的鄰國,並通常是發生在中國還沒有行政管轄的島嶼。此外,在中國領導層交替期間或是北京認為鄰國是在趁人之危時,在領土糾紛方面,很少讓步。他指出,雖然中國20多年來,在領土糾紛方面未曾動武,但釣魚島糾紛危機四伏,特別是中日分別與其他國家也涉及到島嶼領土糾紛,北京與東京可能通過釣魚島糾紛的解決,增加他們在其他領土糾紛的籌碼。

  雖然中日兩國領袖都了解到合則兩利,鬥則俱損的道理,但中日兩國在處理釣魚島海域的領土糾紛上,沒有一套行為準則及糾紛解決機制,也沒有第三方的牽制,若任由兩國狂熱的民族主義發酵,最終可能會一發不可收拾。日本新內閣出自經濟與戰略的考量,重新強調日本與東南亞的關係,而中國在南中國海也與本區域一些國家存在領土糾紛問題,因此中日關係的演變與本區域息息相關。兩國領袖有必要切實地為緊張的局勢降溫,避免進一步的反制動作,這不僅符合兩國的利益,也是本區域穩定與持續發展的前提。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