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文化與國家命運

http://www.CRNTT.com   2013-01-24 12:19:47  


袁偉時教授
  中評社北京1月24日訊/此間“燕山大講堂”日前邀請著名近代史專家、中山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袁偉時做了題為《文化與國家命運》的演講,實錄如下:

  嘉賓 / 著名近代史專家、中山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袁偉時 

觀點輯要:

  【要點1】 所謂亞洲價值觀本身是站不住的。前現代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時候,要解決的問題都是要從前現代的自然經濟轉型為市場經濟,要從前現代專制集權的政治制度,轉變為民主法治的制度。

  【要點2】 有人在這個時候提出來中國古代也有憲政,也有法治,那我們只要回到古代去就可以了,就完全可以成為一個現代社會,這是一個文人的想象。因為現實是整個亞洲沒有一個國家是依靠自身的文化轉型成功的。實踐證明是一再失敗的。

  【要點3】沒有充分保障公民的經濟自由,你有錢,你不能自由經營各種企業,你那個錢意義就不大了。中國恰恰是這樣,所以有了錢只好買土地或者變為黃金、乃至銀元埋起來,埋到土地裡面去,這是很愚蠢的,這個愚蠢源自當時的經濟和政治結構。

  【要點4】 我認為台灣的轉型就有幾條是值得借鑒的。第一是他沒有侵犯私有財產,沒有侵犯市場經濟,土地改革也是採取收買的辦法,收買發展股票,各種企業的股票。經濟發展一直是保持比較穩定,這是很重要的基礎。另外,他承認地方自治,培養了一大批底層政治人物,或者是治國的幹才。

  【要點5】 在政府領導者已經形成了共識的背景下,知識階層就別再就糾結了。比如在經濟上,政府主導著中國融入世界,已經加入WTO。在文化上和政治權利上,也簽署了聯合國的兩個公約:《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與此相比,可能知識界的、尤其是國學派的學者們,他們可能還落後了。

  主持人(楊子雲):袁老師您好,昨天的年度思享沙龍,我們確定的主題是“中國說”。確定這個主題時,我們想到的是梁啟超在上個世紀初所寫的“少年中國說”。100多年前的梁啟超,身處老大帝國,熱切呼喚富強文明的“少年中國”之誕生。在100多年之後的今天,我們看到中國的經濟總量超越日本,成了全球第二。我們處在非常關鍵的轉折時期,請問袁老師,影響中國前進或者是後退的關鍵因素是哪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