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台灣新“內閣”需有更大智慧膽識

http://www.CRNTT.com   2013-02-07 09:04:08  


  
  就台灣內部來看,去年12月的台股指數已經上升到平均7,631點,比11月的7,256點高很多,在此推動下,島內民間消費指數也會隨之攀升。在投資方面,在目前ECFA框架下兩岸已經簽署18項協議,特別是去年簽署的兩岸投資保障協議,為促進兩岸雙向投資注入新動力,提供新保障,這將大大刺激包括陸資在內的外來投資進入島內。台經院估計,今年全年的民間投資將可成長4.4%,也將是2010年以來的最佳表現。在外部經濟環境總體改善以及內部消費、投資指數回升的有利情況下,今年台灣經濟發展應有一個良好的環境,這對新“內閣”拼經濟無疑將大有裨益。 

  當然,在看到有利條件的同時,台新“內閣”也面臨著諸多挑戰與考驗。 

  首先,新“內閣”改革須破舊立新,穩慎推進。推進改革必須重新調整步伐,分清主次輕重,把握節奏,有章有法。同時要努力克服以往統籌不利,溝通協調不良的弊病。加強黨政溝通,加強相關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制定經濟提振方案,既要設定中長期目標,同時也要兼顧短期效益,讓民眾切實體會到“有感”,以提升民眾信心指數。 

  其次,要切實提升施政力和執行力,展現改革的意志。以往馬當局及其“內閣”團隊多給人的印象是對的事情做不好,好的事情做不對。其中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強有力的施政力與執行力。所謂決策容易執行難,上至“內閣”各部會,下至地方縣市基層黨政團隊,如何進一步提升政策執行力,提高行政效能是擺在新“內閣”面前的一大課題。特別是面對突發性事件,新“內閣”須有快刀斬亂麻的決策力與果斷的執行力,方能抓住戰機,從而更好更快地解決問題。 
  
  第三,新“內閣”須妥善處理經濟與政治之間的關係。新“內閣”上路後,即將面臨兩岸ECFA後續協商談判、台美複談TIFA、美國豬肉進口、核四存廢議題以及年金改革等一系列重大議題,這些問題都絕不僅僅是純粹的經濟問題,其中經濟與政治因素相互交雜,需要全衡利弊,統籌兼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