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民主同盟”是陳水扁“價值同盟”的翻版 

http://www.CRNTT.com   2013-02-15 09:31:15  


 
  而蘇貞昌所建議成立的“民主同盟”,則並非是以政黨為主體,而是以“國家”為主體。蘇貞昌的構思有兩個要害之處:其一、是販賣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把台灣當作是享有獨立國際人權的“國家”,與日本、韓國、美國這些與中國有外交關係的國家建立“國家聯盟”,等於是以此方式推銷台灣的“獨立主權國家地位”。

  其二、蘇貞昌說,建立“民主同盟”是為了防止“第三勢力”介入,表面上是針對朝鮮,但實際上卻是針對中國大陸,是要迎合美國的“重返亞洲”戰略,及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立場,並以圖重溫冷戰時期這些政體“圍遏中國”的美夢。

  其實,蘇貞昌的“民主同盟”構想並不新鮮,陳水扁於二零零四年就曾提出過希望台灣與日本、美國建立“民主價值同盟”,以防範中共介入東北亞區域,造成區域緊張局勢。實際上,陳水扁在二零零四年五月二十日的“就職演說”中,就聲稱“台灣願意持續以積極奉獻的角色參與國際社會,這是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應有的權利,也是我們作為世界公民的義務。”在這次演說中,他以“世界公民”的理念,提出了建立國際價值同盟的新戰略。為此,他緊接著說,“台灣與美、日及許多國際友邦的友誼基礎,不僅在於維護共同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創建在自由、民主、人權與和平的‘價值同盟’關係。”陳水扁運用西方社會最新的政治理念,勾劃了台灣“獨立”的基本路線。他之所以由準備實施“公投制憲”轉向謀求建立國際價值同盟,是因為在“法理台獨”受到抵制後,企圖為“台獨”開闢“理念台獨”的新途徑。而“理念台獨”的核心是,配合對內的“民主”旗幟,對外舉起公民社會的旗幟,使台灣問題國際化。

  值得注意的是,陳水扁在“就職演說”中提出“民主價值同盟”的翌日,接見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時重申,由於台、日之間有許多共同利益,因此他期盼未來雙方能夠進一步建立良好的民主、自由、和平、人權的合作關係,建立民主自由人權和平“價值同盟”,希望石原知事協助雙方在既有基礎上,繼續推動台日關係,並希望日本能效法美國以《台灣關係法》的立法來維繫華府與台北雙邊實質關係的作法,作為未來的努力方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