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抗日神劇的神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13-02-28 14:35:50  


 
  但反觀我們的抗日神劇,並沒有上述作品那麼宏大的歷史觀。對整個抗日戰爭的大歷史,這些劇集的創作者基本上不敢越雷池一步(這一點也許值得肯定),只是在暴力表現上完全向武俠片偷師,使得劇中的抗日戰士都有義和團般的“神功護體”。姑且稱之為“小農意淫”的美學風格,這種風格一旦走向極端,未免顯得粗俗可笑。在“抗日神劇”中,日本鬼子迅速淪落為人肉靶子,供抗日戰士暴力殺戮而已。敵人是愚蠢的,但敵人如果過於愚蠢,是不是也顯得我們的智商也待商榷?如果日本鬼子真如在這些劇裡一樣不堪一擊,他們憑什麼欺凌我們中華民族這麼久?

  歸根結底,抗日神劇中的這些“神跡”,無非熒屏暴力合法化的某種呈現。由於不言而喻的民族主義情緒,日本人一俟出鏡,不用解釋,觀眾都知道這就是“終極Boss”,打就對了。而如果要塑造一個“好”日本人,那得頗費點筆墨,還要小心翼翼避免觸怒觀眾。如果只是讓抗日奇俠們練練手腳,根本無需贅言。

  從宏觀政策層面看,古裝劇過審越來越難,涉案劇等類型已不能在黃金時段播出,抗日劇既能滿足部分觀眾的娛樂宣洩心理,又容易通過審查。在市場調節下,資本越發向抗日題材劇流動,也不難理解。就電視劇市場而言,收視率是硬道理,沒有觀眾看的電視劇自然會偃旗息鼓,要知道,中國的電視劇消費群落相對還是草根化、老齡化的,看《兄弟連》的觀眾有幾個回家開電視?

  抗日神劇的出現並不是孤立現象,此前宮鬥劇、婆媳劇、民國劇都曾先後泛濫,而且越來越“神”,挖空心思營造奇觀吸引眼球。可以說,利潤的驅策以及宏觀文化環境的管控,最終導致了犬儒主義的文化產品制售心態,這正是抗日神劇得以存在的“神邏輯”。對其泛濫,或可出台具體政策管控,但不能治標不治本,否則抗日劇的浪頭過去,還會有別的劇種迅速火爆。

  依我看來,一來我們要更多相信觀眾,在引導的同時完善優勝劣汰的良性電視劇市場調節機制;二來,可以在渠道建設上下功夫,加強網絡視頻、數字電視頻道等渠道建設,給國產電視劇更大的生存空間,拓寬電視劇播放渠道,給觀眾們足夠多的選擇空間。鬼子可以打,但不要打開電視各頻道都在打,而且打的時候,還得講究點方式方法。如果想象力卓越,真要塑造一個抗日的超能英雄,或許也不是不能嘗試。(2013年02月26日14:34來源:東方早報 作者:圖賓根木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