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緬甸種族衝突和國際地緣政治

http://www.CRNTT.com   2013-04-10 10:12:33  


緬甸騷亂向內比都和仰光蔓延。(資料圖片)
  中評社北京4月10日訊/緬甸新近愈演愈烈的種族和宗教矛盾,尤其是主流緬族佛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暴力衝突的爆發蔓延,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也彰顯了緬甸在國際地緣政治中的重要位置。

  對中國來說,緬甸除了豐富的自然資源,更提供了繞開馬六甲海峽和西太平洋的戰略通道,開辟了從中國內陸進入印度洋的捷徑,令人回顧抗戰年代滇緬公路的戰略意義。

  年初中國從新加坡港務集團接管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經營權,引起對有關戰略利益的關注。但是除了巴基斯坦的內部危機,包括瓜達爾港所在俾路支省的分離主義運動,還要經過難行的喀喇昆侖公路,才能到達中國新疆,與直通中國內陸的滇緬通道的戰略地位無法比擬。

  近20年來,中國和印度在緬甸展開了激烈角逐。習近平近日在三亞博鰲論壇與緬甸總統登盛會談,參加兩國多項合作協定簽字,是最新例證。向亞洲“樞軸轉向”的華盛頓,近來也積極參與這一地緣政治遊戲。緬甸近年來的民主化,為此增加了新的變數。論客普遍認為,這一民主化過程明顯削弱了中國的影響力,特別是北京一直是緬甸軍政府重要盟友,造成緬甸民間相當強烈的不滿情緒。中國投資建設水電和礦產項目,因遭到當地人口的反對而被迫擱置和延期。

  與此同時,美國和西方通過長期支持翁山淑枝,以及她幫助創建的緬甸全國民主聯盟,對緬甸的民主化過程獲得了很大的政治影響力。

  隨著軍政權統治的軟化,緬甸的族群和宗教矛盾卻日益上升。北部和東部的撣族、克倫族等少數民族造反,是長久的歷史問題,但是穆斯林和佛教徒矛盾的惡化卻相當突然。借用一個現代英語詞匯,這一宗教矛盾可能成為遊戲變革者(game changer),導致緬甸內政和有關國際遊戲的重要變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