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薛湧:中國富二代留美的拍案驚奇

http://www.CRNTT.com   2013-05-28 15:01:30  


 
將孩子送去只認學費的學校?

  什麼樣的學校會錄取那些反其道而行之,躲在富人世界裡揮金如土,到18歲時最大的人生成就是不必讓人把早飯送到床頭的孩子?恐怕只有那些只認學費不管教育的學校。其實許多贏利學校,只要市場價值合適,連學校本身都可以賣掉。中國的大款們即使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至少應該有點基本常識,但如今他們無意中讓孩子登上《紐約時報》招搖,等於上了敗家子的“黑名單”。這是在幫忙讓孩子上好大學嗎?天下還有這麼大的笑話!

  這種情況之所以發生,恐怕在於在當今世界上已經難得一見的價值顛倒。看看中國到處都是的大款班、淑女班就知道:拼爹不是恥辱,財富是要拿來炫耀的。但美國的精英教育,則建立在相反的原則上。比如,19世紀末,恩迪葛.皮博迪(Endicott Peabody)模仿英國的公學,建立了格羅頓學校(Groton School)。這是一所坐落在波士頓以西50多公里外荒郊處的寄宿學校,旨在為當時的盎格魯薩克遜白人清教徒上流社會培養子弟。

  這最終成為美國最頂尖的寄宿學校之一,也是羅斯福總統的母校。一大批上流社會的巨室大族,紛紛把子弟托付到這裡。而格羅頓的環境,是“斯巴達式的困乏”:學生宿舍是一間間簡易的小格子,幾乎沒有隱私;淋浴是冷水;每周的零花錢是25美分,其中5美分必須捐給星期天的教堂服務。如今的格羅頓,早已從白人上流社會的男孩兒俱樂部轉化為多種族、多國家的男女合校。但是,學生的宿舍,還是那種斯巴達式的小格子。美國的許多一流大學,學生宿舍照樣沒有空調,甚至學生們把豪華生活設施當作“二流”的風格來譏諷。

  不過,即使是格羅頓那種斯巴達式的困乏環境,也很難不慣壞孩子,並不足以保證統治階層的素質。最好的辦法,還是讓上流社會的子弟和下層的窮孩子有同等的競爭機會。這就導致了常青藤等一流大學的不斷開放,使美國的高等教育長期雄踞於世。洛克菲勒、肯尼迪等一系列大家族,也能歷久不衰,通過不斷地服務於社會,不斷地贏得在公眾中的地位。

  素有“富不過三代”的中國大款們,居然想不明白:中國的教育再不好,至少還能讓自己的孩子和普通工薪階層的子弟共處、競爭,幫助他們認識一下真實的生活。這比把他們送到曼哈頓中心的豪宅中關起來是好得多的教育。如今,這些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們,如同被關在金絲籠裡的醜角,被展覽來給全世界逗樂,居然還不自知。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2013年05月28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