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重視“開房找我”背後的民意焦慮

http://www.CRNTT.com   2013-05-31 11:38:12  


“開房找我”表達的是公憤
  中評社北京5月31日訊/如何保護未成年女孩,是近日輿論熱議的焦點。據統計,自5月8日海南萬寧“校長帶女生開房”事件起,20天內至少有8起校園猥褻性侵幼女案被曝光。這引發了社會呼籲保護小學生。據報道,連日來,很多網友微博發圖“校長,開房找我,放過小學生”。
 
重視“開房找我”背後的民意焦慮

  2013-05-31 09:51:50 | 來源: 新京報

  網友通過“開房找我”這種誇張的調侃,正是希望喚起法律、制度、政府、學校乃至全社會,為孩子提供更有力的保護。

  如何保護未成年女孩,是近日輿論熱議的焦點。據統計,自5月8日海南萬寧“校長帶女生開房”事件起,20天內至少有8起校園猥褻性侵幼女案被曝光。這引發了社會呼籲保護小學生。據報道,連日來,很多網友微博發圖“校長,開房找我,放過小學生”。

  毫無疑問,“開房找我”是一種帶有惡搞色彩的行為藝術。既然是行為藝術,就不能僅看到字面上表達的內容。不過也有評論者批評這種行為藝術,把嚴肅的問題消解成了娛樂行為。

  行為藝術是否消解了嚴肅的未成年人保護議題?不可否認,微博上個別“開房找我”自拍或PS照片,帶有單純找樂或借機營銷的色彩。但大量翻閱此類照片及相關評論會發現,多數人的心態並不是娛樂。在幾乎所有語境下,“放過小學生”都有其嚴肅的表達訴求,類似“救救孩子”。

  人們有對社會醜惡現象發表意見的權利,也有選擇表達方式的自由。與其揣測行為藝術背後人們的心態是否過於娛樂,不如思考,為何這樣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獲得如此多響應?

  很顯然,這一行為藝術首先表達的是公憤。人們通過惡搞、誇張的方式,來譴責校園性侵。校園性侵案件頻發,而且很多犯案者還是本應起保護作用的教育工作者,公眾的憤慨之情可想而知。

  隨著案件詳情的曝光,似乎也讓公眾看到,現在對未成年人保護的不力。比如,河南桐柏縣54歲小學老師楊某猥褻女生被批捕,媒體卻發現他在2010年至2012年的師德考評中均為合格。師德考評非但沒有發現問題,反而為他提供了偽裝。還有,多起學校性侵案暴露出共同的特點:多名女生被長期侵犯,卻沒人主動報告家長或學校,最後事發往往是偶然。可見案發的學校,性教育缺失等情況普遍存在。

  人們公開表示“開房找我”,虛構這樣一種情境來“保護小學生”,透露出無力的焦灼。這種誇張的調侃,正是希望喚起法律、制度、政府、學校乃至全社會,為孩子提供更有力的保護。

  聽到一聲聲“開房找我”,更要聽到這背後關於“救救孩子”的民意焦灼。

  5月29日,最高法要求,侵犯未成年人權益犯罪,該重判的堅決依法重判。昨日,習近平表示,對損害少年兒童權益、破壞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言行,要堅決防止和依法打擊。這些都是對民眾呼聲的積極回答。希望更多法律和制度的執行者警醒,社會愈加敏感而負責,讓更多的孩子免予傷害。尤其希望教育部門多傾聽“救救孩子”的呼聲,切實負有責任,採取更多的保護措施。(西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