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廈門縱火案:同情嫌犯並非縱容犯罪

http://www.CRNTT.com   2013-06-14 08:59:02  


 
反思縱火根源絕非為其開脫罪行  
 
  報復殺人是社會陰暗面的情緒爆發,在長期壓抑下,底層民眾因不公待遇,極易因“個人仇恨”去“報復社會”

  陳水總製造了廈門公交車慘案,但又是誰製造了“陳水總”,這應該是人們反思的焦點。社會消極意識的產生與所處的環境和接觸的事情息息相關,報復殺人的背後,卻是社會陰暗面的情緒爆發。陳水總是因上訪不力,辦事被政府部門“踢皮球”,造成的心理積壓,而陳水總在社會上遭受了難以忍受的不公平待遇,訴求難以實現,才激發出他的瘋狂舉動,而這正是整個案件的罪源。誠然,陳水總只是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如果沒有外在壓力何以自尋死路,沒有對社會的不滿何以去報復無辜的市民。

  弱勢當然不能成為戕害無辜的理由,但沒有人天生就會犯罪,總有一些外在因素誘使人去違法、犯罪。復旦大學社會學者滕五曉分析稱,當前國內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的現狀,增加了某些底層民眾的不平衡感和自卑感,如果再加上某些不公正待遇,他們的長期壓抑很可能因為某一個小事或者突發事件,而最終因“個人仇恨”去“報復社會”。2012年,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發布報告稱,中國貧富差距正在進一步擴大,逼近社會容忍線,官民衝突、警民衝突現象加劇。 

  從社會層面對縱火案根源的反思,不是要同情殺手行為,更不是要為凶手脫罪,或是縱容殺戮

  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自我”的認識,但說到底,這種認識是在與他人的互動和交往中形成的,性格的形成很大一部分是受到社會的影響的。被貼上標簽的這些暴力事件製造者,他們的人格缺陷,社會脫不了幹系。對廈門公交大火的反思,不是要同情殺手,而是在同情我們自己。微博上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大家都在同一輛車裡,如果一個人絕望,那麼所有的人都不安全。”從社會層面去反思這一事件,不是要為凶手脫罪。正如上海政法學院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教授吳鵬森所言:“能否正確對待弱勢群體,是一個社會在政治上和制度上是否成熟的重要表現。一個社會如果不能理性地、有效地處理好弱勢群體問題,它必將遭到弱勢群體的‘社會報復’。”

  2007年,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發生校園槍擊案,美國民眾沒有譴責殺人者,而是反思問題,讓國際學生更快融入美國生活
在美國,校園槍擊案頻發,案犯一般在濫殺無辜後也會選擇自殺。沒人會認同這些濫殺無辜的案犯,但也不會去批判,反而作案者會受到人們的祈禱。2007年,從韓國移居到美國的趙承熙,在弗吉尼亞理工大學製造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槍擊案。在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悼念會上,沒有揭露,沒有控訴,沒有譴責,美國民眾如此表達對趙承熙的愛憎情感:“你沒能獲得必要的幫助……希望你的家人能克服你的作為帶給他們的痛苦。”在槍擊案發生後,美國民眾沒有控訴、沒有譴責,而是反思美國的教育體制,反思並未替趙承熙開脫罪責,而是想辦法讓心智還不成熟的國際學生更快的融入美國的生活,不至於感到孤獨和絕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