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對話劉炯朗:我如何做台灣清華大學校長

http://www.CRNTT.com   2013-06-17 14:54:36  


 
  南方周末:具體落地要體制保證。比如,北大有元培計劃,中大有博雅學院,武大也有實驗班。有的不盡如人意,如北大元培,在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之間有很大張力。低年級選很多課,三四年級分流,融入其他專業,會出現不銜接。這要整個學校的力量重新設計課程,需要校長的主動性,一個院系的力量往往不夠。你會怎樣設計?

  劉炯朗:專業跟通識齊頭並進,也許目前碰到最大的問題是通識教育拿去了專業教育若干時間,學生專業訓練不夠,將來不能馬上幫企業做他們期待的事。

  其實,在本科,專業訓練也應是通才訓練,是基礎訓練。我學資訊科學,裡面有很多專業領域,但最重要的是在本科時段,給他們打好非常廣的基礎,這樣他們畢業後到企業可以深入了解企業的要求。有位非常有名的教授跟一個企業老板講,假如您要的是今天報到明天就能幫您從事生產設計的人,這肯定是一個十年後你不要的人。

  我也希望企業能體會到這個理論,他們希望從我這裡得到的不是很小很小的一塊鑽石,而是很大的一塊已準備好但沒有完全雕琢的美玉。

在台灣治理大學的經驗

  大學就像是一個熱水瓶,作為校長,唯一要做的就是提供非常好的環境。

  南方周末:這種可以不斷的自我學習、自我突破的人,這要教育家、企業家一起朝這個方向走。你在台灣清華大學做過四年校長,在美國有四十多年從教經驗,你認為做大學校長最重要的是什麼?

  劉炯朗:在一個電視節目上,主持人問三個觀眾:您覺得什麼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發明?一個說是電視,可以看到世界上任何地方發生的事。第二個說是飛機,可以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第三個說是熱水瓶。主持人訝異地問為什麼。他說:當我們把熱東西放進去,它保溫,把冷東西放進去,它保冷,你要告訴它,它自然就會做對。這不是很了不起嗎?

  有人問一個大學校長,你們學校了不起,把有文學才華的人培養成文學家、藝術家,把有科學才華的人變成諾貝爾獎得主,把有體育才華的學生變成杰出的體育運動員,請問您的秘密是什麼?大學校長說,大學就像是一個熱水瓶,作為校長,唯一要做的就是提供非常好的環境,讓學生跟學生、學生跟教授、教授跟教授互相激蕩,讓他們彼此學習、一起進步,自然就是一個了不起的大學。

  南方周末:對教授和學生,大陸有很多考核,同時高校有副部級、省廳級等行政級別。這種情況下,怎麼去從純學術的角度進行評價?

  劉炯朗:考核問題,也可以有很好的答案。在一個龐大的機構裡,必須有公平的眼光去做判斷,學生考試、教授們升等,大家必須覺得公平客觀。

  不光大陸,在很多地方,公平客觀往往被簡化成一個數字。學生要進大學就看高考分數,教授升等就看SCI的論文數。這可以參考,但不能全靠數字。

  學生進大學,教授升等,善用可以有的數據,但必須加上客觀的判斷力。不是說今天完全不用考試分數,完全不看論文數目。論文數目已有很多改進,要看論文影響力、專家判斷。這需要彼此的互信。假如被考核的人覺得考核的人的確客觀、公正,而且也有充分的經驗去做無私的決定,大家會覺得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決定。

  南方周末:怎麼把這種公正無私的考核變成一種制度?建立學術共同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