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結構調整助力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http://www.CRNTT.com   2013-07-04 08:25:26  


  中評社北京7月4日訊/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是一項艱巨而複雜的系統性工程,其中,經濟結構調整無疑是重中之重。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需以質量和效益為導向,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當前應著力優化空間結構,提升產業結構,完善分配結構。

  優化空間結構,實現可持續增長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樊繼達文章稱,國土空間是經濟結構調整的載體,優化空間結構既要“精明”利用土地,又要妥善處理好土地上工作生活的人的問題,建設美麗中國、城市中國。

  中國儘管幅員遼闊,但各地條件差異很大,真正適合開發用於發展經濟的面積並不多,因而,國土空間必須合理開發、精明開發、科學開發。當前國土空間開發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工業類開發區空間占地偏多,生態空間偏少;農村居住占用空間偏多,城市居住占用空間偏少。部分地區超過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過度開發,帶來地面沉降、環境污染、水資源短缺等諸多壓力與隱患。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國土空間結構的精明調整,就沒有發展方式的成功轉型,也就談不上建設“美麗中國”。優化國土開發空間結構,必須按照不同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力度和未來發展潛力,統籌謀劃人口布局與經濟結構布局,把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與禁止開發四類主體功能區,並根據各功能區不同定位,明確開發方向、控制開發強度,規範開發秩序,形成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空間開發格局。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主體功能區規劃建設的全過程,保護好關係國家生態安全的區域、恢復和提升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生態功能,形成以森林植被為主體、林草結合的國土安全格局。同時實行分類管理的區域政策,形成經濟社會發展符合各區域主體功能定位的導向機制。當前亟須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原則,建立健全定位精准、重點突出、現實可行的財稅政策、投資政策、生態補償體系等,實現構建高效、協調、可持續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的戰略意圖。

  優化空間結構需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通過發揮政府與市場的合力,促進農業轉移人口有序市民化。積極培育產業,引導農民就業。盡可能為農業轉移人口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和平等就業機會,使他們能夠穩定就業、充分就業、體面就業。通過建立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和住房支持政策穩步改善農業轉移人口的居住條件,降低他們在城市的工作生活成本。通過加大城市棚戶區改造力度,推進資源型城市及工礦區轉型發展,防止產生新的封閉棚戶區和日趨剛性的城市二元結構。充分考慮大規模人口轉移給城市發展帶來的挑戰,制定科學的戰略規劃。國家城鎮化發展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相銜接。為避免陷入“拉美陷阱”,完善城市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由戶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擴展,保障外來人口與本地居民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務。重新界定各級政府間的事權財權責任,將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務作為考核城市政府的重要指標,消除各種差別待遇。探索城市公共服務供給新模式,提高公共服務績效。健全農業轉移人口醫療保障制度,鼓勵穩定就業農業轉移人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具備市民化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應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體系,從根本上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