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自貿區建設多多益善

http://www.CRNTT.com   2013-09-03 11:58:50  


  中評社北京9月3日訊/上周中國各地申報自貿區新聞不斷,自貿區不斷浮出水面,背後是各地政府之間的競爭,這將給中國經濟增長帶來持續動力。

  自貿區概念是上周股市熱點,上海多家上市公司因此拉出幾個漲停,投資者還南下廣東,北上天津,西入重慶 ,掀起一波波自貿區炒作高潮。但值得注意的是,自貿區遠不會只停留在概念炒作上,它將從紙上走下地面,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進行過多輪對外開放,部分地區由此奪得政策先機。從經濟特區到沿海開放城市,再到浦東新區,而本世紀初加入WTO則讓整個國家獲得增長動力。當初被認為大膽出位的舉措,現在已成各地共識,不少內地城市也通過建立高新區等克隆特區政策,地方優惠政策甚至超過特區,原特區今天早已不“特”。

  中國發展經濟喜歡“摸著石頭過河”,如今終於踏上了自貿區這塊石頭。

  其實,國內層出不窮的開放政策,就像是從自貿區這一經濟形式中抽取的片段。目前,中國和自貿區最為接近的是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等,都屬特殊監管區,但仍屬於“境內關內”,而自貿區為“境內關外”:任何貨物就進口稅及其他各稅而言,被視為在關境之外,免於實施慣常的海關監管制度,“一線放開,二線管住”,海關等不得輕易介入“一線和二線之間的經濟自由區”。

  經濟學家往往偏愛自貿區,皆因其一些理想化主張會遭遇現實障礙,但在自貿區這一經濟區域中得到部分體現:降關稅,減少政府干預。這也恰恰是中國經濟被詬病較多的地方:稅收和干預政策。自貿區有助於政府真正向服務型轉換。

  減稅和減少監管,這兩樣在中國都顯得彌足珍貴,也勢必會削弱政府尋租空間,但為何各地政府還爭相申報?其實地方政府之間,不管是為政績還是為發展,都存在競爭關係。這種競爭不僅要求自身發展,還要求分得政策大餅中的較大份額,在自貿區前景無限的預期下,地方政府自然希望收入囊中。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