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新一輪全球經濟調整對中國的機遇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3-09-08 08:39:15  


全球經濟格局的調整既給中國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中評社北京9月8日訊/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全球經濟已進入了新一輪調整期,增長模式、產業結構、治理格局、貨幣體系等都出現了許多新變化。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網站發表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畢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哲人文章分析,全球經濟格局的調整既給中國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也帶來了諸多需要妥善應對的挑戰。 文章內容如下。

  一、新一輪全球經濟調整的主要特征

  (一)全球經濟由危機前的“高增長、低通脹”時期,過渡到“低增長、低通脹”時期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在經濟全球化等因素的作用下,世界經濟由上世紀90年代的“低增長、高通脹”時期,逐步過渡到本世紀初的“高增長、低通脹”時期。1991-2000年,世界經濟年均增長3.2%,而年均消費價格漲幅卻高達15.9%;2001-2007年,世界經濟年均增長4.1%,消費價格僅年均上漲3.8%,比經濟增速還要低。2008年9月,由美國房地產市場調整所引發的次貸危機最終演變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陷入戰後最嚴重的衰退。此後,世界各國紛紛採取力度空前的金融救援和經濟刺激措施,實施極度寬鬆的財政貨幣政策,在這些政策措施的作用下,世界經濟還是比較迅速地走出了衰退,就目前情況看,更多呈“低增長、低通脹”態勢。2009-2013年,預計世界經濟年均增長3.1%,不但低於危機前水平,甚至比上世紀90年代水平還要低一些,因此可以稱為“低增長”;消費價格年均上漲3.7%,比同期經濟增速要高一些,比危機前水平略低,卻遠遠低於上世紀90年代水平,因此可以稱為“低通脹”。就當前形勢和發展態勢看,這種“低增長、低通脹”的狀況還要維持一段時間。

  (二)經濟全球化繼續深入發展,國際貿易與跨國投資在調整中低速增長

  國際金融危機對國際貿易和跨國直接投資產生巨大衝擊,同時在全球經濟增速下行的背景下,一些國家出於自身利益的需要,紛紛加強貿易、投資和金融等領域的保護主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幹擾了經濟全球化進程。但是,未來一段時期,經濟全球化還將繼續深入發展,國際貿易和投資會進入相對平穩的調整期,增速不會太高。

  (三)科技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孕育新突破,全球產業結構逐步轉型升級

  歷史經驗表明,經濟危機往往催生新的技術和新的產業。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過程中,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和主要新興市場國家紛紛加大在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領域的技術研發投入和推動產業化進程,搶占未來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制高點,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201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規模為2570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6.8%,是2004年的6.6倍。2006-2011年,全球太陽能光伏發電、風力發電裝機能力分別年均增長58%、26%,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產能力分別年均增長17%和27%。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實現如此高的發展速度,是難能可貴的。綠色新興產業發展有可能引發全球產業結構新的調整重組,引領未來全球產業轉型升級方向,推動新一輪世界經濟增長。發達國家將繼續在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但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不會一蹴而就,新興產業最終成長為主導產業尚需時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