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李亞鵬:很多付出 很多失敗

http://www.CRNTT.com   2013-10-04 09:26:21  


 
  “COART亞洲青年藝術節”籌備的2010年,王菲打破5年的沉默,在全國開了多場複出演唱會,門票從2500元飈升至12000元,即便如此依然一票難求,一年的吸金能力高達1.3億人民幣。

  女兒李嫣的病曾讓兩個個性迥異的人同心協力,現在女兒痊愈了,兩人的個性差異愈加凸現,陳昭榮說:“也許這比喻不太恰當,但成龍跟林鳳嬌能走到今天,也是一邊能犧牲,但菲鵬偏偏都是幕前的耀眼人物。”

  李亞鵬一直被媒體塑造成敢想敢為的人。2013年4月,本刊記者曾在“COART亞洲青年藝術節”專訪他,談及王菲、談及男人的四十不惑,他沒用遣詞造句包裝自己所做的事情。時隔半年,回看當時的訪談實錄,不禁讓人感嘆,也許離別早已在細節裡打下伏筆。

 我能夠在無常當中隨時調整自己

  人物周刊:商人、文化人、公益人、演員,這麼多身份你怎麼協調,未來的重心是什麼?

  李亞鵬:每個人道路不一樣。我18歲考上中戲就感慨,一個做了10年無線電的人上了中戲,人生道路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鄧爺爺1989年說的這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我在美國拍戲也是一個機緣,拿到了50萬美金的風投,98年底做了一個網站,到現在也做了許多商業上的事情。但我從2000年到2010年,每年拍一部戲,每部戲基本拍3個月,很難割舍演員這個職業。

  大學不管情願與否還是上了,而且一切的根基是從這兒起的,要真的斬斷也需要很大的勇氣。到2010年我才真正找到和明確一生要做的事情,從這點來講我又不是那麼幸運的人。比如我的同學王學兵、陳建斌,我們一起長大,他們從小就堅定做演員,我卻不是。我以後主要做3件事:一個是嫣然天使基金,我一定會做,這是為我女兒做的;第二件事是COART,為了自己20年藝術生活的一種延續而做,畢竟這20年的藝術生活是不可抹殺的,只是我的興趣點慢慢調整了;第三件事是真正由心而發為自己做的“書院中國”。

  人物周刊:人到40歲會有許多問題,你剛步入40歲,對人生和世界有什麼新的看法?

  李亞鵬:40歲是非常關鍵的時期,我40歲才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這個時候是清晰的,不是懵懵懂懂的。也不是那麼幸運,經歷了20年複雜的生活,忙忙碌碌的20年,沒有停止過。我很少去旅行、玩,惟一的愛好是下圍棋,經常在網上下,今年年初在電腦上删了,最近又悄悄地下載了,聯眾圍棋。

  這樣的愛好也會帶來一點點生活經驗。一個人不管做什麼,能夠在每一件事上不迷失方向,還能有一定的途徑和路徑達到目標。一直保持這樣非常難,做一件事還相對容易一些。佛說生命無常變化,這不僅是佛教用語,也是事實。今天對你是有利,有優勢,可能明年就變成你的障礙。我到中年以後,能夠在這種無常當中隨時調整自己,對內調整自我,對外審時度勢,這是要做成功一件事非常重要的前提。絕不可以拿過去30歲的經驗套今天,那時成功的經驗會變成今天的障礙。如果我說今天有一點點這樣的狀態,得益於那20年的繞彎,那20年在各個領域有碰撞和接觸,有許多的付出,也有許多失敗的例子。但是那也是廢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