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陶冬:新興市場必有一劫

http://www.CRNTT.com   2013-10-12 09:55:57  


 
  從純基本面因素看,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結構、生產率並未見明顯改善,只是它們的借貸成本由5年前的12%變成5%,分攤到30年的國債上,財政可持續性自然大幅改善,基礎建設紛紛上馬,內需故事被吹噓為與發達國家“脫鈎”的本錢。

  其實,新興市場從來沒有與發達國家脫鈎,盡管新興國家對發達國家需求的依賴度有所下降(中國因素是主要原因),發達國家的流動性仍是它們跳不出的如來手掌。新興經濟熱,根本就是全球超高流動性、超低利率的產物。

  一旦美聯儲打算放緩QE的步伐,潮水退下,裸泳者自然浮現。新興市場中,有一批高杠杆、高貿易赤字、高財政赤字國家。這些“三高”國家,資金呈收支赤字,需要海外資金不斷流入來填補資金短缺。一旦海外貨幣環境有變,資金外流,則貨幣供需失衡,匯率下挫,觸發更大的恐慌性資金外逃,央行被迫加息來穩定市場情緒,其結果是經濟形勢迅速惡化,導致更多資金出走避險。

  值得一提的是,各國央行在處置資金出走上,均有政策失誤。資金外逃初期,它們處在心理否認狀態,拒絕承認本國經濟有問題,更多指責投機者。當匯率暴貶時,要麼推出不合時宜、效果不佳的行政幹預,要麼大幅加息令本國經濟雪上加霜。政策不當,令資金信心更加脆弱,加速資金外流。

  當然,盡管“三高”國家遭遇資金外逃、股市浴血,筆者暫時還看不到亞洲金融危機式的經濟全面崩盤。新興國家今天的外匯儲備已非當年吳下阿蒙,銀行體制大體健全,匯率也有浮動空間。短期來看,這是信心危機,而非國際收支危機。聯儲暫緩tapering,為新興市場提供了一個喘息的機會,但是風險並未消失,高外匯儲備反而給政策制定者一個錯覺,以為自身的力量足以抵禦風暴,耽誤了自主展開結構性改革的機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