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改革更需要勇氣

http://www.CRNTT.com   2013-11-02 09:49:28  


 
  俞正聲強調三中全會改革的範圍和力度“空前”,中共政治局誓言要“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表明三中全會應該有料,至少不會了無新意。但要說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和十一屆三中全會一樣具有深遠的意義,不僅為時過早,也明顯言過其實。

  1978年,中共領袖毛澤東長期堅持的“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意識形態已走進了死胡同,中國脆弱的國民經濟也面臨崩潰,數以億計的民眾吃不飽飯,還有數不清的冤假錯案需要平反。同時,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在黨內以及全社會都有巨大市場。在那種背景下,否定“毛主席的革命路線”需要何等的政治勇氣恐怕是今天很多人難以想象的。正因如此,當年鄧小平等人主導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才被公認是一次劃時代的歷史轉折,真正引領中國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代”。

  經過35年的改革開放,如今中國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都遇到新的瓶頸。有些瓶頸例如權力濫用、利益固化和社會不公已經到了嚴重威脅社會穩定的程度,高層要突破這些瓶頸也確實有很多阻力。但今天的中國在經濟、政治和社會問題上面臨的困難和壓力與35年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而且,中國領導層要推進的改革無論在哪個層面都是對過去35年改革的延續,並不存在十一屆三中全會時必須改弦更張的歷史性抉擇。某些輿論熱炒中國今天的困境堪比35年前,顯然有些誇大其辭,甚至是為改革空轉尋找借口。

  作為展示習近平、李克強等中國新一代領導人改革決心和路線圖的窗口,十八屆三中全會肯定會對一些老大難問題提出新的解決思路。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推出符合公眾期待的改革方案固然重要,但中國領導人能否扎實推進這些改革更為重要。事實上,從1980年代起,中共黨代會和中央全會大多都在談論並制定深化改革、開拓進取的大原則、大方向,每次會議也都引發輿論期待,但直到今天,一些長期阻礙中國進步的體制弊端如權力缺乏監督、司法難以獨立、國企、大學高度行政化、戶籍制度等等,仍根深蒂固。可以說,在改革開放問題上,中國並不缺少方向和突破口,缺的是朝著改革目標前進的行動。

  在權力高度集中的中國,改革能走多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最高領導層的政治勇氣和智慧。在改革陷入停滯之際,勇氣往往比智慧更重要。35年前,鄧小平、葉劍英、胡耀邦等領導人在那樣艱難的環境中能衝破束縛全黨、全社會的教條迷信,將中國帶向一個全新的天地,首先靠的就是勇氣;21年前,87歲高齡的鄧小平不懼六四天安門事件後左傾勢力大回潮的壓力,通過南巡講話力挽狂瀾,再度將中國拉回改革開放的軌道,靠的還是勇氣。

  如今,中國改革雖然有不少挑戰,但整體上看,改革的國內、國際環境不僅遠遠優於十一屆三中全會前,也優於21年前。作為改革開放的受惠者,中國新一代領導人沒有理由在改革可能帶來的風險面前退縮,而應真正從鄧小平等改革者身上汲取營養,以更大的勇氣引領、督促全黨將各項改革推上新的台階。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