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為何中國越富裕越令人不安?

http://www.CRNTT.com   2013-11-11 11:48:21  


 
  可以說,上述詞匯幾乎都與當今中國人的道德水準有關,它們深入到國人的靈魂深處,折射出普通中國人在社會變遷中出現的種種精神問題,描繪出國人面臨生活境遇挑戰時所遭遇的焦慮和道德困境

  奧斯博格關注市場經濟與文化價值、情感和道德體系之間的相互作用。2003至2006年,他在西南地區對富裕的企業家們進行過實地調研,對中國社會關係網的形成和建立進行了深入研究,尤其對商人和政府官員之間的交往和交易進行了探討。

  我們知道,自上個世紀70年代末開啟改革征程以來,中國企業家和政府官員之間的關係在國內商業圈子和政治舞台等諸多領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施加著越來越顯著的影響。這類關係往往能夠規避現行法律的制約,以一種常人難以觀察到的形式存在,且對於商業成功起著巨大的影響。正如奧斯博格所強調的,這類關係網其實是以一種非正式倫理規範(moral code)的方式存在和體現的。這就意味著,它們幾乎無法複制和模仿,儘管它們本質上都與錢權交易難脫幹系。或許正是基於這種認識,在不少中國企業家的成功故事中,神秘性往往超越了趣味性。

  從研究者的角度看,經濟發展和道德水平的關係非常複雜,研究起來頗有難度。這主要是因為一個社會的道德水平很難進行量化。相對而言,經濟發展方面的指標較全,也較完備。不過,我們的主觀感受仍是可以借鑒的。我們能夠感知一個社會道德水平的變化,如果時間足夠長,視角足夠廣闊,相信多數人都會認同當今中國社會的道德水準確實呈現出下滑的趨勢。

  例如,在多數中國人錢包逐漸鼓起來的同時,生活在中國城市的人們日益發現藍天越來越少,空氣越來越污濁,包括牛奶在內食品摻雜使假的現象更令不少人在生存問題上開始費神。可以說,無論是霧霾天數的增加,還是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很大程度上都與人們的道德失准有關,因為環境污染大都是一些工廠違法排放所致,而食品問題更是不良商販有意為之的違法行為,讓這些經營者身上流著道德的血液幾乎成為一種奢望。

  這本書在提到外國優良的自然環境時,做了一個有趣的對比,如提到加拿大“好山好水好無聊”,而中國則是“好臟,好亂,好快樂(第190頁)”,這讓人想到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窘境。在中國快樂,只是因為這裡是我們的家,在家自然舒服。這裡有我們的父母、家人和朋友,還有中國人最看重的關係網,這些東西無法搬到外國去,難以割舍。

  其實,中國傳統思想可以為我們理解物質生活和道德的關係提供指南。先哲們認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儘管多數富裕起來的社會群體大都憑借合法的手段取得了財富,但不容否認的是,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背景下,經濟生活中確實出現了大量法律未做明確規定的盲區,一些人利用了法律的空白、打了法律的擦邊球而率先致富,另一部分群體憑仗特殊的地位攫取了大量的社會財富,更有甚者,一些腐敗官員不惜突破道德底線,為金錢和安逸無法無天、利令智昏。從這樣一個角度,我們或許很容易認同奧斯博格的觀點: 一些中國人富裕了,但他們致富的過程缺乏正當性,他們致富的方式令人不安,即使他們自身感到心安理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