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美首次“雙頭會晤”的玄機

http://www.CRNTT.com   2014-03-25 11:00:09  


 
  上述三個方面,從總體上勾勒了米歇爾訪華單純事實背後的複雜圖景。這一切絕不是偶然的,而是真實地反映了中美關係當前的狀態以及它的發展的某些趨勢。長期以來,中美之間既保持了積極合作全面的建設性關係,又存在著大量棘手的矛盾和問題,與中方所致力於描述的新型大國關係相差甚遠。中美合作又對抗,關係密切而不親密,深廣而界限分明,特別是在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價值觀領域水火不容的總體格局在很長時間裡都會存在。

  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不符預期

  基於如此狀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執政後將俄羅斯作為首訪外交的目的地國,將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置於最優先的位置。而習對美國的訪問,被刻意處理成一次不經意的路過。它從某種程度上複原了冷戰前期世界政治地圖:中俄合作,合力應對(如果不是對抗的話)美國主導的世界。

  因此,在習近平主席提出中美要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時候,奧巴馬的回應顯得有點心不在焉,並在此後的時間裡一直保持著這種懶洋洋的氛圍——由此使之成為中方的一廂情願。

  當習近平主席攜夫人彭麗媛,不遠萬里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莊園,和奧巴馬長時間閑庭信步、徜徉流連的時刻,如果米歇爾也能出席,那將是何等溫馨美好的場景?然而偏偏在那時候,米歇爾卻要忙於家務,將中國新任第一夫人晾在一邊。考慮到中國外交的變化,此舉無疑是對熱情的訪問當頭澆下的一盆涼水,必定是不怎麼令人舒服的。

  就像中國沒有進入奧巴馬的訪問安排一樣,已經擔任最高領導人一年多的習近平也沒把美國當成一盤主菜。在可預期的一長串正式外訪中,美國也沒有成為選項,雖然對中國最重要的國家正是它。這從側面印證了習積極構建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處境不妙。事實上,一年多來中美關係從未消停過,從雙邊經貿、政治到國際、地區熱點問題,雙方似乎很難成為彼此默契合拍的朋友,倒經常鬧別扭,甚至爭得面紅耳赤。

  譬如在新近的烏克蘭政治危機中,中美原本是擁有顯而易見的利益共同點的——集中體現在俄羅斯單方面武裝干預烏克蘭、克里米業舉行“脫烏入俄”的公投等問題上,雙方立場高度一致,通過合作即可對政治局勢產生重大影響,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中國並沒有根據一貫的外交原則,或者從合作的角度,支持美國的政策,選擇與其站在一起,而是採取了實用主義的態度,本著將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當作外交支柱的基調,回避了關鍵問題,轉而在俄美之間打圓場,從而使得俄羅斯所面臨的外部壓力不夠團結一致,因而也欠缺足夠的力量,使其戰略圖謀在歐洲東部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

  在伊核、朝鮮、南海、敘利亞等一系列問題上,美國也從未稱心如意——在中國那裡得到有效幫助,反而處處受到掣肘,以致雙方都明確感受到在表面的歡聲笑語之下,外交氣氛有些凝重了。問題的嚴重性更在於,奧巴馬新年的首要外交議程留給了自己的後院——拉美,以及親密盟友——老歐洲和未來核心利益攸關國——亞洲盟國,它們出於防衛自身,以及服務於防範外部敵意的需要。對於後者,歐洲行程的側重點旨在加強誇大西洋盟友的關係,並為解決當前突出的烏克蘭危機尋求合乎時宜的戰略;亞洲行程的側重點,則是針對外交日益積極和主動的中國,與有關國家進行磋商協調尋求對應之策,並重申重返亞洲戰略,加強其在亞洲的盟友之間的互信與合作,增強戰略合力。而從整體上來說,奧巴馬的環歐亞之行的內在意圖,與中俄看上去十分親密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不無緊密關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