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活在長沙“癌症街”

http://www.CRNTT.com   2014-06-03 12:09:05  


 
  嘉桐的下午

  午後,陳鮮嬌在街口游蕩。她的褲子磨破了,可剛剛去過附近一家商場,“貴得嚇人”。

  “你是長沙人嗎?哪裡有便宜的衣服?”她看見著裝體面些的女人,就會凑上去問。在她眼里,“省城”和“我們那裡”差別很大,別人覺得嘉桐街一天40元包水電氣的房子已經很便宜,可她仍然覺得貴。

  因為她的錢包馬上就要空了,而醫保必須回家鄉才能報銷,“還只報30%”。

  在湖南省腫瘤醫院出院結算大廳里,牆壁最顯眼的位置高懸著兩張海報,向人們解釋湖南省新農合省級定點醫療機構普通住院費用補償政策。

  雷十妹和丈夫端坐在海報下的休息椅上,等待下午辦公時間到來。不久前,她查出被6年前手術的乳腺癌複發,在接受保守治療後,眼下即將出院。但當被問及回茶陵老家能拿到多少報銷款時,她和丈夫都搖搖頭。

  “我不識字。”她的丈夫茫然地看著那兩幅足有一米長、半米寬的鏡框,“我們那兒得了乳腺癌的,有人能報80%呢!”

  事實上,就在一幅鏡框中部,“茶陵”被清楚地劃入“補償比例55%”一欄。這對夫妻更不知道的是,手上拿到的藥物是進口藥,一分錢也無法報銷。

  新農合的“補償比例”也就是報銷比例,在湖南省被按照區縣劃分為三個檔次,50%、55%和60%,均低於城鎮職工的80%和城鎮居民的70%。

  “好多湖南農民都吸煙,農村的癌症發病率特別高,醫療水平差別又特別大。”周鬆華說。這位學醫出身的湖南人已經在嘉桐街做了十幾年保健藥品門店經理,看著越來越多的人湧向腫瘤醫院,也看著醫院蓋起了新大樓。

  “嘉桐街從來不缺少病人。”周鬆華說,他做這些人的生意,但也融入他們的生活。

  午後,這條街懶散下來。晾曬於任何建築外牆和欄杆的衣物在太陽下開始乾燥,絲襪迎風擺動,床單上的花朵也微顫著。樹下的雜貨攤,老板靠著椅背打起了盹,即使有人翻動貨物也毫不知情。

  一些新到的旅客開始走進這條街。

  “現在看病,啥都好!設施好、條件好、醫護態度好,就是價錢不好!”一個陪嫂子手術的湘妹子扳著手指,嘴皮翻得飛快。她追著旅館老板前後央求:“都中午過了,今天就不算錢了吧?”

  “那不行。”老板王強一口拒絕。這個湖南攸縣人在廣東開過出租車,在老家開過飯店。2008年,他被查出患有腸癌。

  在腫瘤醫院接受治療期間,這個“生意人”瞅准了嘉桐街的商機,就用剩餘積蓄盤下了一棟民房,開起了旅館。

  “錢和命你要哪個?”王強手上一大串房間鑰匙嘩嘩響。當年,他賣掉了心愛的小轎車治病,因為“如果不賣車,一定會死在車上”。

  他把治療癌症比作一輛開往健康的出租車,“起步價就是10萬”。許多人曾在他的旅館里來去,據他所知,只有小部分真正痊愈,不少人花費數十萬元,依然沒留住生命。

  眼下,他仍然看著人們為治療癌症付出更多的錢,不惜負債、賣房子。相比之下,住旅館、吃飯、買生活用品的開銷,人們雖然會試著削減,為此跟他砍價,但並不會較真。

  “在我們這裡是小錢,在那裡……”王強手指醫院的方向說,“才是大錢。”

  儘管對大城市的高額消費心知肚明,但從縣城、鄉鎮、村子里趕來的病人仍源源不絕。每天早上不到6點,嘉桐街附近的腫瘤醫院、湘雅附三醫院和省結核病醫院就被病人和他們的家屬占滿。

  全國大城市的省級三甲醫院概莫如是。人們跋涉數百公里前去的理由大多只有:“就近的醫院看不了。”

  “你這個病,在我們這裡,就是個感冒病。”醫生安慰一位住在王強旅館、查出宮頸癌的女病人。但這場“感冒”,已經讓她花費了5萬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