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大學雄心勃勃的全球領袖培養計劃

http://www.CRNTT.com   2014-06-09 16:55:06  


 
培養“知華派”領袖

  燕京學堂項目還有更大的野心:在燕京學堂啟動儀式上,北大校長王恩哥表示,燕京學堂培養的來自全球的傑出青年,將成為各個領域“了解中國、熱愛中國、貢獻世界”的未來領導者。

  燕京學堂的推動者們希望讓全世界最優秀的學生擁有中國的教育經歷,為“未來全球領袖”注入中國因素—在燕京學堂官方網站上,口號為“為未來的世界領袖提供精英式的中國體驗”。

  與北大一墻之隔的清華大學勝因院裡,一個同樣“豪華”的教學項目也在孕育。勝因院是始建於上世紀40年代的教師住宅別墅群,門口掛著“蘇世民學者項目”銅牌的26號樓裡,項目工作人員和第一批夏令營學生的面試分別在進行。

  與此同時,清華校園中心略偏東北的位置,“蘇世民書院”已經動工,這是為上述項目設計的庭院式建築,預計2015年底完工,2016年教學、居住。在相關介紹中,這座由耶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羅伯特·斯特恩主持設計的書院,將牛津、劍橋、哈佛、耶魯傳統學院建築風格與中國古代庭院式建築糅合在了一起,同時會設有單獨的食堂、專門的空氣和水淨化系統。

  蘇世民學者項目是美國黑石集團主席蘇世民以個人捐款作為啟動資金,在清華大學設的獎學金項目,面向全球選拔世界頂尖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到清華進行一年的研究生學習。

  該項目的宗旨與燕京學堂異曲同工,比如“幫助具有世界領導潛質的各國青年深入了解中國社會和中華文化,理解中國的未來發展,培養潛在的‘知華派’領袖”。

  這個項目的醞釀和啟動比燕京學堂更早。蘇世民書院常務副院長潘慶中告訴時代周報記者,2010年4月,以時任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為首的一行人前往美國,拜訪清華經管學院的顧問委員,交流之間有顧問委員提議清華大學效仿英國牛津的羅德獎學金,設立教育項目。

  羅德獎學金是英國大學歷史最長、聲譽最高的獎學金,每年都在全球選取優秀大學生去英國牛津大學萬靈學院學習,羅德學者被視為全球學術最高榮譽之一,包括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在內的多位有全球影響力的領導人都是這一獎學金的獲得者。

  到2012年10月,清華大學與黑石集團簽訂了捐贈協議,黑石集團掌門人蘇世民以個人名義捐贈1億美元。2013年4月21日,蘇世民學者項目正式宣布啟動,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奧巴馬分別致去賀信。

  與燕京學堂項目類似,擔任蘇世民書院主要負責人的也是有著經管學術領域履歷的學者。擔任書院院長的是清華大學經管學院講席教授、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李是一名活躍於媒體的學者,也是央行貨幣委員會前委員;常務副院長潘慶中是清華經管學院合作發展辦公室主任,也是清華大學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有著豐富的學術和商業背景。今年3月,來自美國的張伯賡被聘為負責學生工作和外部聯繫的副主任,在加入項目前,張在哈佛肯尼迪政治學院擔任拉賈瓦利基金會亞洲研究所的執行董事。

  潘慶中告知時代周報記者,制定課程和聘請老師的工作已在進行,募款速度也超出了此前預期,包括啟動時的1億美元在內,現在已經募集到2.75億美元的資金。

  第一屆學生將在2016年9月入學,項目計劃第一年招生100名,第二年再擴大到200名。生源的分配比例是:20%來自內地和港澳台,45%來自美國,剩下的來自全球其他地區。在正式招生之前,項目準備先以夏令營的形式進行預熱。

  “我們要培養的是政治、商業和學術界的全球領袖,”潘慶中說,因此相應的課程體系包括經濟學、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和國際關係;同時教學也將重視交互性、領導力培養和實踐。

  在主事者的設想中,通過一年的學習,這些全球最優秀的學生將建立起良好的私人關係,遇到問題時,未來的領導人“可以直接打電話討論”。

  對於這類兩校相近的願景,高峰楓對時代周報記者評論:“我覺得‘培養未來世界領袖’和‘學術研究’無法共存。燕京學堂的負責人希望以一年的同窗之誼,換取海外學生未來對中國的友善,這屬於美好的願望,也屬於戰略投資。投資能否有回報,誰也說不清。但既然投資,便指望獲利,指望取悅他人。但是真正的學術研究,是求真、求知、求道,所以應當無國界,無功利心、計較心。外國學生若認真來學中國文化,不必期望日後他們一定認同中國文化。中國學生學外國文化,也是這樣。”

  與燕京學堂設立“中國學”不一樣,蘇世民書院的畢業生最終根據其所就讀的專業由相應的院系授予學位。“這所學院不是孤立的,學生可以自由到其他院系選課,將來許多活動也會和其他院系一起辦。”潘慶中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