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周雷:香格裡拉對話的四種敘事

http://www.CRNTT.com   2014-06-13 10:34:40  


5月30日,中方代表王冠中和美國防長哈格爾在香格裡拉對話會上舉行會談。
  中評社北京6月13日訊/在新加坡結束的香格裡拉對話,雖然沒有在溫和的對話氣氛中進行,但是因為這次會議涉及亞太區域政治和文化認同、新崛起的力量和格局重組,它不僅會在南中國海、東盟(亞細安)、跨太平洋體系(APP)、東亞峰會(EAS)、釣魚島等區域性問題,繼續延伸其傳播效力,還可能會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

  在本次香格裡拉對話中,可以供媒體、學者、普通受衆分析的角度很多,但就中國、日本、英國、美國政軍界代表的講話本身,就可以看出四種敘述模式。它通過修辭的表象,系統呈現了亞太區域的政治地理格局、歷史記憶、社會心理基礎、經濟發展框架、政治建構動機等方面的深刻差異和特征,同時也體現了國際場域中,軍事及文化外交的新規則。

利維坦政治和超國家架構

  雖然會議的組織者是英國的智庫,但不可否認,美國是實際上的主宰者和議程設置者。

  在演講的開場,查克·哈格爾感謝了11個具體的人和機構,在這個人際、親密以及基於勤力獻身(commitment)的互動式開場中,他交待了香格裡拉對話中所有作出貢獻的人。雖然是在新加坡的客場,他對美國同事的頻繁提及和現場問候,更像是在華府進行的一場例行的戰略對話會。

  哈格爾的演講一直有一個時間框架和主軸,具體到年、月、日、早晨、下午,當然也有更為長期的時間指向。他把亞洲媒體時常提及的“美國重返亞洲”,重新表述為作為一種既成事實的“亞太再平衡”主宰者。

  在這一意義上,如果中國感覺美國演講在大篇幅指責和針對中國,其實有點過度估計——美國近期體現在奧巴馬西點軍校講話、香格裡拉對話、G8減1峰會(而不是G7峰會)、諾曼底登陸演講等多個場合的外交表述,一直在處理一個後霸權時代的新美國全球秩序的問題。有趣的是,美國沒有提“新美國”這個概念,相反被日本借去,且用直白的語言表述出來,安倍稱之為“新日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