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安倍對華外交的家族DNA

http://www.CRNTT.com   2014-06-24 14:08:02  


岸信介—安倍晉太郎—安倍晉三 1950年代後期,岸信介(前排左三)與家人合影。其中,前排左四為安倍晉三(資料圖片)
  中評社北京6月24日訊/某種程度上看,安倍經濟學是佐藤時代金融緩和論的變種,而外交上則幾乎是岸信介和佐藤榮作的輪回。岸內閣時期中日關係漫長的“冰凍期”會否重現?

  從香格里拉對話會到G7峰會,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發言都離不開制衡崛起的中國這條主線。這與不久前的中日軍機東海對峙風波,以及去年的火控雷達照射事件、東海防空識別區爭議,共同構成安倍新政權近一年半來對華“不友好”的證據。相較於安倍上個任期達成中日“戰略互惠關係”之願景,安倍第二任期幾近完全繼承了其外祖父岸信介和其外叔祖父佐藤榮作敵視中國的政策,岸所謂“政經分離”的對華政策在安倍新任期中也實現了輪回。

  隨著安倍複出以來中日關係的持續惡化,岸內閣時期中日關係漫長的“冰凍期”會否重現,逐漸引起各界關注。中國駐日大使程永華認為,當前中日關係陷入了“邦交正常化以來最為困難的局面”。當我們回顧1953年至1972年的中日交往歷史,會發現兩位當過首相的安倍祖輩,正是當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阻力。

  戰後初期中日交流的逆轉

  包括安倍在內,安倍家族已經出現了3位日本首相(岸信介、佐藤榮作和安倍晉三)和一位日本外相(安倍晉太郎)。不僅如此,其族譜所呈現出來的與日本政商軍各界盤根錯節的關係,更凸顯這一政治世家在戰前戰後與美國、亞洲各國以及台灣地區近百年來極為複雜的交手史。

  朝鮮戰爭1953年7月結束後,日本國會通過決議要求放寬日中通商限制,以減緩美軍“戰爭特需”中斷對日本經濟的衝擊。1954年12月,鳩山一郎開始其第一個首相任期。老鳩山標榜“自主和平外交”和“自主國民外交”,誇示實現“自主防衛”目的之修改憲法,以及通過恢復與中蘇的邦交來糾正“向美一邊倒”的路線等政治外交抱負。他明確談到要“打開對外關係的僵局”,“促進與中蘇兩國的貿易”。對於鳩山政府的積極姿態,蘇中兩國都給予了正面回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