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令政策的平陸往事

http://www.CRNTT.com   2014-06-27 12:06:45  


1971年,常樂公社醫院歡送令政策合影留念。前排右四為19歲的令政策。
 
  少年政策初長成

  無論如何,平陸縣西南30多公里的常樂鎮後村,令狐野終究安了家。和他一起回來的,還有在延安結識的第二任妻子以及之後所生的五個孩子。

  那時的他,一定不會想到,許多年以後,五個孩子會因為自己的名字備受關注。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2007年10月,時任黨的十七大代表、山西省發改委主任令政策向媒體透露,父親當年特別喜歡看報紙,他們出生時,父親就地取材,在報紙上找一些當時見報率較高的詞匯如路線、政策、方針等為他們取名,這就是他們兄妹五人姓名的由來。

  令政策,1952年生,是令狐野和第二任妻子所生的孩子。如果不算同父異母的姐姐,他在家中排行第二,有一個哥哥,一個妹妹以及兩個弟弟。

  在一些常樂人記憶中,少年時的政策並不出挑。他總是穿一件軍綠色的衣服,又黑又瘦。1965年到1968年,令政策在常樂中學念書,學習屬於中上,愛看書,文科尤其作文比較好,理科差一些。

  初中三年,令政策還是班裡的宣傳委員。據他的一位同學介紹,他們的班幹部都是一票一票投出來的,最能說明一個人在同學心中的地位。

  1966年10月,毛澤東第五次接見紅衛兵。令政策作為班上僅有的兩名代表之一,跟著縣裡另外十多個孩子一同去了北京。這個名額,也是大家投票選出來的。

  只是那時,很少有人知道這個話不多,出身很好的幹部子弟在想什麼。他很穩重,不輕易袒露自己的內心,也不會把遠大志向掛在嘴邊。

  相比之下,參過軍,又當過電影放映員的大哥令方針反倒讓大家印象深刻。在常樂人的眼中,那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年輕人,毛主席語錄歌張口就來,走到哪兒,都能把氣氛搞得火熱。

  數年之後,長子令方針在一次意外中喪生。失去大哥的令政策,以長兄的角色,肩負著一個家族的使命。

  關於令政策畢業後的去向,一些老鄉的記憶和公開的簡歷略有一點出入。

  公開資料顯示,1968年10月至1971年7月,令政策在平陸縣常樂公社醫院、國營硫磺礦廠工作;1971年7月至1982年2月,他在運城地委機要辦公室、省委辦公廳機要處工作。

  但據幾位和他共事,以及給他辦過人事調動的平陸老鄉回憶,令政策是先去硫磺礦廠,再到常樂公社醫院,然後直接調到省裡。

  1968年,令政策初中畢業,正趕上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高潮。

  這年12月,毛澤東下達了“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年僅16歲的他也轟轟烈烈,去了離家80多公里外的國營硫磺礦廠。

  這個國營硫磺礦廠,在平陸曹川一帶的深山中。據一位和政策同批進入該廠的老鄉描述,廠裡的工作環境非常惡劣,特別是空氣,常常嗆得人喘不上氣。

  在廠裡,令政策被分到了磺爐,幹的都是體力活。同事們都覺得政策就是個孩子,很普通,在當年那批惹眼的年輕人中根本排不上號。沒過多久,令政策就離開了硫磺礦廠,在常樂公社醫院給病人抓藥。他還是保持著一貫的質樸低調,一直到1971年離開。曾在平陸縣人事局工作過趙姓工作人員回憶,當年省裡要抽調一名機要員,縣裡的領導班子還為此專門開會研究。經過討論,讀過書,家庭成分好、各方面比較優秀的令政策脫穎而出,獲得了這個寶貴的機會。1971年7月,常樂公社醫院為了歡送這個即將去省城的年輕人,特別合影留念。在那張33年前的老照片上,19歲的令政策穿著白色背心,坐在前排中間,表情青澀懵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