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國際儲備增加最快的時期已經過去

http://www.CRNTT.com   2014-07-01 08:54:46  


  中評社北京7月1日訊/中國的國際收支結構正出現新變化,反映為經濟項目順差逐步收窄,金融與資本項目下的資金雙向流動增加,這意味著國際儲備增加最快的時期已經過去,也會對未來人民幣匯率和金融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

  貿易盈餘水平將出現趨勢性下移

  證券市場紅周刊發表浦發銀行分析師曹陽文章認為,貿易盈餘水平將出現趨勢性下移,未來貿易盈餘占GDP比例將從2006、2007年的8%回歸到2%左右的常態。其中全球經濟增長中樞下降、中國對海外出口基數增加和貿易壁壘增加將是主要原因。

  “高失業、高債務”使全球經濟復甦較弱,導致海外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增長有限。目前美國、歐元區就業市場恢復依然較為緩慢,兩地區失業率分別達到6.3%和11.7%。高失業使居民收入難有增長,導致對海外進口需求偏弱。此外歐元區的銀行和政府去杠杆壓力仍大,信貸條件偏緊,企業資本支出較低亦減少進口需求。

  由於全球增長遲緩,中國出口份額已經接近天花板,未來擴張空間不大。從歷史數據來看,20世紀80年代,全球經濟增速在3%時,作為出口導向型的日本和德國出口占全球貿易份額的比例的高點均在10%左右,在2012年中國已經達到這一水平。考慮未來全球經濟增速的回落,預計這一高點很難突破。

  區域貿易壁壘增加可能進一步減緩中國出口增長。隨著美國重返亞洲,推行TPP談判,相比中國撫養比較低,人口紅利可維持較長時間的越南、馬來西亞可能更多承接全球產業轉移,由此產生的貿易轉移效應或對中國出口增長形成一定壓力。

  未來吸引外資金額仍將高於對外投資

  文章分析,資本淨流入仍可抵補貿易盈餘下降,但由於資本項目開放的雙向性,淨資本流入的規模可能不會很高。

  一方面,受益於中國和海外市場利差較高影響,海外資金仍將延續流入。我們認為主要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仍將在較長時間保持寬鬆,中國在糾正“金融抑制”過程中利率中樞抬升,兩者共同促使中國相對海外市場利差較高,從而吸引外資流入。第一,與大眾看法不同,我們預計最早的美聯儲加息時點或在2015年底,晚於市場預期。從6月最新的議息會議紀要來看,美聯儲同時調低了長期利率和2014年經濟增長的預測,反映對經濟復甦信心沒有增加。其中相比3月,2014年增長區間從2.8%~3%大幅下修至2.1%~2.3%,長期利率中樞從4%下調至3.75%。這使美聯儲維持較長時間寬鬆貨幣政策可信性較高。第二,歐洲央行也在增加量化寬鬆政策力度,4000億TLTRO、負利率政策和未來的ABS購買均旨在增加全球流動性。第三,儘管中國央行仍會出台一定寬鬆政策壓低社會融資成本,但考慮到央行亦在銀行間市場設置了3%左右的利率底、流動性較強的貨幣基金收益率仍維持在4%以上,因此利率中樞相比歐美國家仍高。從實證數據來看,從2012至今年6月,以1個月抵補的利率平價來衡量的人民幣資產,無風險收益達到212個基點,即使從年初美國QE退出開始測算,收益也有158個基點,這使QFII、RQFII規模擴容,海外資金增持國內債券、存款。在2014年一季度末,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人民幣債券和存款達到5100億和2萬億,相比2013年底增加了1133和3790億。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