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國為什麼寒門難出貴子

http://www.CRNTT.com   2014-07-11 14:46:43  


 
富人享有更多教育資源

  我不必引述他的結論,不妨通過第三方的數據對他的觀點提供支持。

  根據最近耶魯校友雜誌上的一篇文章,2013年錄取的耶魯新生,只有15%的家庭年收入在6.5萬美元以下。考慮到美國中等年家庭年收入僅為5萬美元,這意味著占絕大多數的美國家庭的子弟,只能在耶魯占據15%的位置。另外16%的學生,則來自年收入在6.5萬-12萬美元的家庭。剩下的69%,來自年收入在12萬美元以上的家庭。這大致就是收入在頂尖10%的家庭。

  換句話說,10%最富有的階層,在耶魯占據了絕對統治地位。這些比例,每年當然有些浮動,但僅僅是一兩個百分點而已,多年來基本穩定。其他的精英大學,也大同小異。2004年,當時的哈佛校長薩默斯就指出,美國精英大學裡的學生,有四分之三來自收入在頂尖四分之一的家庭;而來自家庭收入在中等線以下的一半人口的學生,僅占9%。過去幾十年,美國高等教育界不停地推出各種政策扶助弱勢,但弱勢似乎越扶越弱。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以上兩個畫面的強烈對比,逼著我們尋求答案。

  我在美國的大學裡已經教了十年書,所見所感實在一言難盡。自從和Joseph Soares的那次簡短交談後,也一直試圖把我過去所知道的和他的研究成果所代表的現實加以協調。在我看來,美國的高等教育目前所肩負的實在是“不能承受之重”。

  美國是貧富分化最嚴重的發達國家,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整個社會朝著極度的貧富分化衝鋒,即使大學希望幫助寒門出一些貴子,也是胳膊擰不過大腿。

  不妨隨手就舉個例子。《波士頓環球報》6月12日剛剛刊載一組數據,是大波士頓地區主要市鎮獨居住宅的平均房地產稅額。我家隔壁的一個窮鎮,每年才區區三千多美元。而我們鎮雖然僅一條馬路之隔,則高達九千多,相差近三倍。在半個小時不到的開車距離內,是著名的富豪鎮Weston,將近1.8萬美元,快到那窮鎮的5倍。各鎮的房地產稅率不同,但差別不大,這些數字大體反映了各鎮的房價。

  美國不僅僅是貧富分化,而且是貧富隔離。窮人富人根本不住在一起。更重要的是,美國公立學校的主要財政資源,來自本地房地產稅。一個學生的教育費用,在麻省平均一年要一萬多美元。窮鎮一戶只能收三千多美元,富鎮則將近1.8萬美元。另外,窮鎮的居民基本上不起私立學校,幾乎所有孩子都在本地上學。富鎮的大款則守著肥得留油的公立學校不上,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這樣,那裡的公立學校學生少,錢則多得多。當然,我們還不要忘記:窮鎮居民教育水平低,孩子學業上的問題多,家長幫不上忙。富鎮經常是夫妻都為常青藤出身,妻子拿著兩三個常青藤學位辭職回家專心教育孩子,等於高端全職家教。這兩個鎮的孩子,怎麼競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