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揭秘反腐大勢下的避稅天堂

http://www.CRNTT.com   2014-09-22 11:29:43  


  中評社北京9月22日訊/一組十年前的數據顯示,數千名外逃貪官,共向海外轉移了超過500億美元資產,這些資產基本通過離岸公司進行轉移。在十年後的今天,儘管很難得到確切的統計數據,但不難想象,這一數字很可能已成幾何式增長。

  一直以來,關於離岸公司的監管問題都是難題,各國都在針對離岸中心所涉的避稅、洗錢、金融風險等問題反覆探討與研究,但始終未能形成行之有效的對策。而離岸公司的數量與規模卻在悄然增長。

  目前,全球被視為離岸中心的國家和地區有40多個,其中尤以開曼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巴哈馬、百慕大群島等最為著名。大批被認為是“中國企業”的知名公司也在上述地區註冊,其中就包括了中國互聯網“BAT”三大巨頭。

  通過在這些低稅率甚至免稅的國家和地區註冊並在中國開展業務,這些企業獲得了大筆的稅收優惠。但與此同時,詬病與質疑始終圍繞在離岸公司周圍——潛在的金融風險、洗錢、擴大資本外逃規模、為公司欺詐提供便利等問題,被認為與離岸公司息息相關。

  中國政府就離岸公司及海外資產監管等問題也一直在探索解決之道,自2009年開始,我國已分別與巴哈馬及英屬維爾京群島等離岸中心國家簽署了《稅收情報交換協議》。希望藉此加強對離岸公司及相關海外資產的監管。

  儘管已生效數年,但相關協議執行效果一直罕見披露。北京明稅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武禮斌認為,情報交換是在啟動一起反避稅案件之後,一方要獲取一些具體信息時可以選擇的途徑,通常並不作為常規的信息交換手段。但在一些反避稅案例中,情報交換協議的作用已經開始顯現。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則認為,簽訂稅收情報交換只是一個措施,有一定的作用,但目前還無法從根本上扭轉問題。

  近一段時期以來,中國政府大行反腐之舉,而諸如外逃、裸官等腐敗現象中,大多伴隨著海外資產轉移。在目前反腐大勢之下,探討離岸公司資金監管更具現實意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