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應該和俄羅斯結盟嗎?

http://www.CRNTT.com   2014-10-09 10:19:40  


 
  對任何國家來說,結盟的主要動因是外部生存環境惡化,需要聯合其它有相同或類似遭遇的國家來對付共同的敵人,以緩解自身的生存困境。如果從這些方面來衡量的話,中俄結盟的必要性是存疑的,而結盟對中國的好處也並沒有看起來那麼大。
 
  首先,中國的外界環境並沒有嚴峻到必須通過結盟來緩解的地步。過去半個多世紀,美國的霸權地位一度受到了來自蘇聯和日本的有力挑戰,但事實證明,那不過是一個又一個“狼來了”的預言。但這一次的情形有所不同,來自中國的挑戰似乎分外嚴峻。蘇聯垮台的原因是效率極低的經濟制度,日本的人口和規模決定了它不可能是霸權國家的靠譜候選者,但中國顯然已經克服了以上的缺陷。
 
  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儘管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額目前還不到美國的60%,但以中國的增長速度,趕超美國被認為只是時間問題。目前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21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已成為九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出口對象國,而美國只有四個。而對除文萊以外的其它20個國家來說,中國均進入了其出口對象國的前三位,而美國只有13個。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通過戰略東移、亞太再平衡等戰略對中國進行防範和遏制,就成了不言而喻的事情。也因此,中國的周邊安全環境在過去幾年間急劇惡化,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國在美國的支持和默許下,在釣魚島和南中國海問題上對中國進行公開挑釁;中日之間的火控雷達事件、中美軍艦的對峙事件,都讓人有了一絲擦槍走火的擔心。
 
  但應該看到,上述活動的力度和1990年代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那10年美國通過最惠國待遇、“銀河號事件”、轟炸大使館等對中國進行打壓的姿態可謂無所顧忌,中國一度走到與美國對抗的邊緣。與那時相比,美國今天甚至沒有明目張膽地走到台前,而只是策動盟友們給中國製造一些麻煩。這些動作雖然給中國造成了一些困擾,但已經很難妨礙到中國崛起的大局。而隨著伊斯蘭國組織(ISIS)的崛起和烏克蘭危機的長期化,美國重返亞洲的力道勢必大打折扣,中國的戰略處境也相應會得到改善。
 
俄羅斯其實是在快速下滑
 
  第二,俄羅斯的實力不是在上升,而是在下降。這一判斷和很多人的感覺是不一致的。很多中國人被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咄咄逼人的態度所迷惑,認為俄羅斯正在復興。作為地緣政治老手,俄羅斯嫻熟的外交技巧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實力上的不足。但事實上,無論是從人口還是經濟結構上,俄羅斯其實是在快速下滑。

  目前,俄羅斯男性的平均壽命低於60歲,甚至比退休年齡還低。而從1992年開始,俄羅斯的死亡率就高過了出生率。現在,俄羅斯每出生10個人,就有15個人死亡,有人將之比喻為“每幾天就打一次車臣戰爭”。聯合國的推算顯示,到2050年俄羅斯的人口將比今天少2000萬,只有1.21億。
 
  再從經濟結構看,俄羅斯正在快速淪為沙特那樣的能源供應國,用美國參議員麥凱恩的話講就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加油站”,奧巴馬稱之為“什麼都不能製造的國家”。目前俄羅斯出口總額的80%來自於能源等原材料部門,在工業產值中,這些部門的比重也接近70%,而在蘇聯解體的1990年,這一比重只有33.5%。如果只是從經濟結構的多元化來看,今天的俄羅斯連蘇聯時候都不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