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王建民:當前台灣“公民運動”的主要特征

http://www.CRNTT.com   2014-12-09 09:15:05  


太陽花學運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2月9日訊/國民黨在這次台灣地方選舉中慘敗,是諸多原因叠加的結果,絕非一個單一原因所能決定。其中台灣近年來“公民運動”的發展以及新公民力量倒向綠營與所謂的“在野大聯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之一。觀察近年台灣“公民運動”的發展,具有一些與以往不同的顯著特點。

  一是廣泛性。近年台灣發生的“公民運動”抗爭事件,涉及面非常廣泛,幾乎涉及社會、經濟、政治等各個領域,任何爭議事件如徵地、拆遷、環保、併購、兩岸協議、意外事件(“洪中丘事件”)等,都可能引發“公民運動”或抗議行動。

  二是“反政府性”。受近年中東、中亞、北非等地區反政府運動的影響,台灣“公民運動”具有明顯的“反政府性”,什麼問題都歸罪於當局,將批判與攻擊當局作為重要目標,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則成為“公民運動”反對的頭號目標。在“太陽花學運”中,青年學生公開打出“拆政府”的口號,不僅是“反政府”,而且是要“推翻政府”,因此會有暴力占領“立法院”、衝擊“行政院”甚至試圖搶占“總統府”的舉動。台灣“公民運動”衝擊當局行政機關,“太陽花學運”不是第一次,近年來已先後發生多次事件,其中激進學生曾翻牆衝擊當局“內政部”,成為“反政府”暴力行動的重要開端。

  三是暴力性與庸俗性。台灣“公民運動”已偏離真正的理性訴求、和平抗爭,呈現出非理性、主張訴求極端化與行動暴力化的傾向。一些激進青年與抗議人士經常使用暴力手段,包括語言暴力與肢體暴力,發生多次諸如向台灣地區領導人或高官“投鞋子”之類的攻擊或羞辱事件。台灣這種“公民運動”的粗糙性、暴力性,這種背離民主政治的行為,充分顯示台灣還未進入所謂的“後現代社會”。台灣“公民運動”的語言暴力更是日趨嚴重,飆臟話已成為台灣“公民運動”進程中激進青年的普遍作法,也讓外界認識到當今台灣“公民運動”的語言暴力泛濫與庸俗化、下流化趨勢。這與台灣標榜的文明社會有很大差距。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