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經濟普查新數據看中國經濟新常態

http://www.CRNTT.com   2014-12-29 09:56:04  


  中評社北京12月29日訊/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了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主要數據。通過這次普查,摸清了中國二三產業的發展規模及布局,以及中國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技術的現狀和各生產要素的構成,查實了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小微企業和高技術產業(製造業)的發展狀況。已經公布的經濟普查數據,為我們全面理解中央對中國經濟新常態的表述、分析以及適應經濟新常態的相關要求,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參考。

  製造業“腿長”和服務業“腿短”值得政策關注

  文匯報發表上海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王志平教授文章表示,過去5年中國經濟變化中最值得我們關注的,不是各種“總量”的“做大”,而是產業結構的持續改進,以及這樣的持續改進對未來變化的預示。

  第三產業比重的不斷提高,是產業結構優化的最大特點。2013年末在中國二三產業中,第三產業的法人單位數占比由2008年的69.0%提高到74.7%,從業人員占比由2008年的42.4%提高到45.9%。第三產業內部結構也在發生一些趨向於“產業升級”的變化。2013年與2008年相比,全部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批發和零售業的從業人員所占比重由6.9%提高到9.3%,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從業人員所占比重由1.2%提高到1.6%,房地產業的從業人員所占比重由2.0%提高到2.5%,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的從業人員所占比重由2.8%提高到3.7%,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從業人員所占比重由1.6%提高到2.3%。

  製造業“腿長”、服務業“腿短”是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普遍存在的問題。2013年末中國二三產業全部從業人員中,第二和第三產業分別占45.7%和54.3%。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第三產業規模的擴大和結構的優化,是一個值得期待和給予政策關注的過程。未來第三產業的發展,既能為中國經濟發展動力和活力的釋放提供空間,也能為中國居民消費擴大和升級提供產品來源,同時還能為第二產業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提供催化服務。

  政府調控理念和方式要適應所有制結構轉變趨勢

  文章分析,2008年第二次經濟普查以來的中國經濟優化發展還體現在所有制結構的變化上。五年來,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不斷提高,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等四類混合所有制企業數顯著增加,民營經濟的活力正在集聚和釋放。

  以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為例,原先地位作用較弱的私營企業異軍突起,表現了很強的增長勢頭。2013年末,全國共有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34.5萬個,從業人員603.3萬。其中,國有企業的法人單位數和從業人員分別為1.0萬個和55.7萬人,分別占2.9%和9.2%;私營企業的法人單位數和從業人員分別為19.6萬個和225.3萬人,分別占5.7%和37.3%。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中,國有企業平均每個法人單位的人員規模是55.7人,私營企業的平均規模為11.5人,從這樣的數據對比中可以體會國有企業的實力和私營企業的活力。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要求,經濟普查新數據所折現的經濟所有制結構現實和趨勢,為我們深入理解中央的精神提供了有說服力的佐證。未來中國經濟新常態,不僅是經濟本身變化的新常態,也應當包含政府調控理念和方式變化的新常態。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