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鄭永年:絲綢之路與中國的可持續崛起

http://www.CRNTT.com   2015-01-13 10:03:26  


 
  第一,這樣做不是像西方一些人所說的,是中國要追求國際霸權;恰恰相反,中國這樣做是為了實現中國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發展雙贏。一方面,絲綢之路可以幫助中國實現內部可持續的發展;另一方面,絲綢之路可以全面帶動中國與東南亞、南亞、中亞、非洲、阿拉伯、拉丁美洲國家的經濟夥伴關系的升級,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第二,這樣做可以緩和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衝突與貿易摩擦。盡管中國和西方經濟已經高度依賴,但歐美國家內部的貿易保護主義與激進排外思想也在增長。西方經濟越是走不出結構失衡狀態,越會把責任推到中國頭上。更為嚴重的是,中國資本往往被西方國家利用“國家安全”等理由拒之門外。這種情況在今後很長時間裡不會有很大的改變。這種情況當然不是說中國要放棄西方,中國仍然要努力和西方打交道。但同時,中國更需要在發展中國家尋求新的貿易投資空間。這方面,中國已經努力不少。絲綢之路的確立,必然會從整體上大大推動這方面的努力。一旦中國在發展中國家發展出了新的投資和貿易空間,和西方的經濟貿易摩擦必然會減少。

瓦解對中國的包圍

  第三,絲綢之路通過發展和強化與發展中國家的關系,可以有效瓦解美國對中國的新一輪戰略圍堵。美國的戰略圍堵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軍事上的,二是經濟上的,三是軟力量方面的(包括意識形態、文化等)。隨著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軍事現代化也必然會加快和提升。但中國沒有美國那樣做世界警察的野心,軍事現代化的主要目標還是國防。絲綢之路則可以從經濟上和軟力量方面瓦解美國的圍堵。從經濟上說,就是中國要“兩條腿走路”,一條腿在西方,一條腿在發展中國家。和西方的關系仍然很重要,不可放棄。在發展中國家,中國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和主導性。應當看到,這兩條腿並不矛盾。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西方國家微弱的經濟複蘇,靠美國與歐洲央行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支撐,發達國家也普遍無力自行解決長期失業、產業流失與世代衝突等結構性問題。新興市場國家盡管對西方不滿,但仍過度倚賴歐美發達國家市場。實際上,對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來說,要脫離西方市場不現實。對這些國家來說,也需要兩條腿走路,一條腿仍然留在西方,而需要尋找另一條腿,這另一條腿就是中國。現實地說,要恢複全球經濟穩定增長動力,必須靠新興市場國家全面激發其經濟增長潛力,擴大內部需求,以及同步深化新興市場國家彼此間的經濟合作,帶動跨國投資與貿易。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各個方面的優越條件,決定了其必須扮演領導角色。

  第四,絲綢之路可以把中國發展的一些寶貴經驗,推廣到發展中國家去,借此形成中國的國際軟力量。在很大程度上說,中國的發展經驗已經開始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一種可供選擇的途徑。盡管中國發展過程也是有沉痛的教訓,在一些方面甚至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到今天仍然面臨很多問題,但畢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發展模式。中國的發展模式,並非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一些西方人所炒作的“北京共識”論,也沒有多少人相信這些人所總結的“北京共識”論。中國的發展經驗,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仍然需要總結。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已經對中國經驗表現出巨大的興趣。

  也就是說,可以把絲綢之路視為是由中國自己創始的“軟力量”建設項目。歷史上,一個國家的崛起不僅僅是經濟和軍事的崛起,更重要的是軟力量的崛起。軟力量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即國際事務中的實際領導權和話語權。今天,中國的軟力量建設一直是軟肋。造成這種情形主要有三個原因,包括沒有把中國本身發展經驗總結好,過於注重於和西方的話語之爭,不夠注重在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塑造自己的軟力量。建設軟力量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但絲綢之路是一個很現實和有效的契機。結合絲綢之路,中國至少可以實現軟力量在發展中國家的崛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