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準確把握影響經濟運行的四大因素

http://www.CRNTT.com   2015-02-10 09:23:52  


十八大以來,政府出台了許多重大的宏觀政策,這些政策實際上有兩個非常明顯的目標導向——破局TPP和跨越“中等收入牢籠”。
  中評社北京2月10日訊/“新常態”已經成為描繪中國經濟發展歷史的階段性名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分別從消費、投資等九個方面對新常態的含義進行了論述。理論上講,根據這九個方面的論述,人們對當前以及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的經濟運行特點將會有一個清晰認識。正如會議公告所說,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將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再考慮到,近幾年中央制定經濟增長目標的主要依據是就業率,在勞動力數量持續下降的情況下,GDP的調控目標相應地就具有下調要求。初步預計,2015年中國GDP增速為7.1%,比去年放慢0.3個百分點。

  一、把握兩大宏觀政策脈絡

  中國證券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宏觀政策動向課題組文章表示,十八大以來,政府出台了許多重大的宏觀政策,對中國的經濟社會帶來了巨大影響。如果我們跳出過去習慣的短期經濟視野,站在整個歷史時代的高度來觀察就會發現,這些政策實際上有著兩個非常明顯的目標導向——破局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和跨越“中等收入牢籠”。

  雙管齊下,破局TPP

  一是推動“一帶一路”,構建國際經貿博弈中的戰略大後方。美國 TPP和TTIP涉及的主要是海洋國家,而中國推動“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一路”涉及的是海洋國家,“一帶”涉及的主要是內陸國家。全力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對中國來說可以形成國際經貿博弈中的戰略大後方,對沿途國家來說則有利於促進其經濟搭上中國經濟高速列車而較快發展,同時還能夠發揮出雙方經濟結構互補優勢,因而是一件互利互贏的事情。再加上推動相關國家交通設施的互聯互通,加大對相關國家的國際援助,其結果就是,雖然“一帶一路”提出時間遲於TPP,但是實際進展卻明顯快於後者。由於“一帶一路”覆蓋範圍廣闊,涉及經濟總量巨大,絲毫不亞於TPP,一旦建成,將基本破解TPP帶來的負面影響。

  二是加速人民幣國際進程,增強自身國際金融的博弈能力。從歷史上看,發展中國家對外開放金融,存在著巨大風險。發展中國家經濟和金融力量都較為薄弱,難以對抗全球熱錢的衝擊。國際金融市場上一旦出現急劇波動,發展中國家往往躺著都能中槍。正因為如此,過去中國在金融開放的問題上就不得不持有謹慎態度,並因此在較大程度上躲過了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但是,今天中國不僅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金融實力也在世界上罕見對手,這就為中國對外打開金融大門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更主要的是,作為一個新興大國,要想在世界舞台上發揮較大作用,在國際金融市場就不能受制於人,而需要擁有自身的強大影響力。在這種情況下,加快金融對外開發,加速人民幣走出去,就成為一個必然之舉。近幾年,中國通過與諸多國家簽訂貨幣互換協議,擴大國際貿易中人民幣結算的規模,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快速提高。這些年來,中國推出上海自貿區建設,加快了金融市場化改革,在較大程度上都是為加速人民幣國際進程這一戰略目標服務。另外,為了進一步增強中國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力,中國還主導成立了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並在積極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上合組織銀行和海上絲綢之路銀行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