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論壇:南台灣談兩岸文化交流

http://www.CRNTT.com   2015-06-07 00:09:13  


張國權
 
  張國權:兩岸藝術交流若干實際問題

  剛剛幾位同業前輩都談到目前發生的一些實際問題,除了稅率,我們現在辦展覽,作品進去大陸非常不方便,卡在很多法令的規定上面,其實法令的規定也來自於觀念的不開明或者不開放。兩岸之間文化的交流已經非常頻繁,從上到下,從各個管道,但是經常受到一些政治上的干擾。其實文化是比較民間性的,比較溫和的,而且可以長久地促進兩岸間彼此的認識、理解和尊重。

  比方說我們在官方,如故宮之間的交流好像特別容易,但是在民間我們會遇到一些困難,如果只是在策展上,互相交換藝術家,透過特許就可以把藝術品送過來送過去;但是在商業上可能就會遇到困難,好像營利的展覽就特別不容易,特別受到一些干擾,造成一些交流上的不便,是不是可以檢討這一方面所謂關稅還有展覽的一些配套措施?

  另外,還有對於兩岸各個層次的廣泛文化,不管是出版跟娛樂,常常有很多不對等的思維,這種不對等出於擔心,對於民間比較活絡的一些表現,常常會有一些事先的審查機制,造成一些展覽上的不便。我想以開放的心態去面對一個藝術家或者是民間的創作,應該有更多的包容,基本上,在這些文化的表現能夠正常化的時候,文化才會有成長,壓力愈大,可能會得到反效果。

  對岸的一些節目看起來都很精緻,很有教育的作用,很有教化的作用,但是它感覺上又沒那親民,沒那麼有趣。我想這就是如何在雅俗共賞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的問題,可能這是因為中國大陸的一些審查機製造成的結果,所有各個藝術層面的產品都是四平八穩的。我想這種狀態不太適合民間發展出來的一種活力,我們在試著交流時會覺得有點對不上話。比方說,中國大陸有一個很特別的機制叫做“畫院”,“畫院”要來跟台灣交流,找不到對口,因為台灣沒有“畫院”這種機制,台灣沒有所謂的職業藝術家是由政府養的,都是開放市場機制的。

  有些特殊的對象,是我們去參展時常會遇到的問題,北京、上海或內陸的一些二級城市辦的藝術博覽會,我們商業化的去了,才發覺它是畫院的展覽,不是博覽會,就會覺得很尷尬。這種交流的初期是在磨合的狀態下,如果審查機制能夠更寬鬆,讓民間更多的去交流,可能會有更豐富的、更出人意外好的正面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