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沈金浩:國民黨多歧路,今安在?

http://www.CRNTT.com   2016-02-07 00:07:31  


  中評社北京2月7日電(作者 沈金浩)2016年國民黨在二合一選舉中大敗,這個百年老黨經此打擊,將隨其相關人員任期的結束而出現權力暴瘦的局面。很多人擔憂,這個黨會不會漸次作鳥獸散。近日國民黨在醞釀新主席的選舉,讓人有些意想不到的是,這個連“總統”大肥肉都遲遲沒人伸筷子的大黨,面對黨主席這根雞肋,卻有多個人伸手來搶。洪秀柱、“立委”陳學聖、台北市議員李新、國民黨中常委林榮德、代理黨主席黃敏惠都報了名。而與此熱門並存的,則是某些大佬之猶豫,某些人之報名又棄,有的人最後突然報名,種種行為,繼續展現著此黨上層人物常有的患得患失的痼疾。在所謂較有份量的人物中,唯洪秀柱,大概被換下時就想好要參選黨主席,要實現自己的改革理念,所以換下後能忍耐,而這次報名參選則顯得爽快堅決,毫無扭捏。

  在這些報名參選的人中,輿論較看好的是洪秀柱和代理黨主席黃敏惠(民調則是洪秀柱領先較多)。對此,人們又迅速地解讀出此二女之爭,是“統派”與“本土派”之爭。這兩個不對稱的名字能放在一起,已是個富有意味之事。它包含著兩個問題,一是路線問題,二是省籍問題。而代表國民黨年輕一代的“草協聯盟”,近日又動議“中國國民黨”要去掉“中國”兩字。這個黨名要不要變,同樣是個非常複雜、困擾人的問題。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2008年民進黨被拉下政壇時,面臨的問題還算單純,主要就是如何擺脫陳水扁貪腐對黨的形象的損害。而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八年之中缺乏足夠的憂患意識,未能抓住時機鞏固執政利基,沒有補強自己身份認同方面的軟肋。所以,此次政權再失時,其處境,就比2008年的民進黨複雜艱難得多了,李白“多歧路”詩句之意,正是今日國民黨的寫照。

  名稱要不要改?百年老黨之名,改不改非同小可,多少內涵,多少感情,多少積澱在其中!縱向,它牽涉著歷史;橫向,它牽涉著與大中華有關的各種因素。提改名的人,因為是青年一代,其中國意識當然相對較弱,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並非不愛這個黨,而是基於台灣李扁以來去中國化後的現實,當那些毫無大陸情結的新鮮人加入投票族後,選民的結構變了,用民進黨的話來說,他們是“天然獨”。根據台灣“中央研究院”林泉忠副研究員的說法,“台灣民眾選擇自己是中國人的只剩下1.1%(見2014年12月8日《聯合早報網•全球文萃》轉載之林文《“中國崛起”VS港台離心力》)。這個數據是否確切筆者不知,但從太陽花學運看,台灣年輕人中確實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對大陸的離心力。仍叫“中國國民黨”,是不是會流失選票?倡改名者認為是會流失的,是不易得到認同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