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王貴國語中評:一國兩制不會在香港終結

http://www.CRNTT.com   2016-03-21 00:29:40  


 
  中評社:我們知道政協委員的職責是“參政議政”。您認為,現在政協委員的“參政議政”功能完全發揮出來了嗎? 

  王貴國:政協職能的發展是國家政治體制改革的組成部份。“參政議政”中,“參”和“議”的關係、“參政”和“議政”的定義和程度都還在進一步摸索和完善之中。我認為政協可以多一點“參政”,不光是參與討論,也可以參與決策,這不一定是“拍板”,而是希望政協在整體決策中發揮更大作用,把政協委員的榮譽轉化成責任。 

  現在的政協制度比過去有很大進步。不過,是不是所有委員都有參政議政的能力?如果不是,為什麼他們還能成為政協委員呢?這涉及到政協的歷史:原來請的主要是德高望重人士,而這些人未必是參政議政的最佳人選。應該說,歷史痕跡是今後進步的空間,只有不斷的進步,才能滿足大眾對我們的期待。 

   中評社:關於“一國兩制”的實踐,以及現在內地和香港出現的不和諧因素,您是如何看待的? 

  王貴國:“一國兩制”的有效實施,對內地和香港都是好事。不過“有效”的前提是香港對國家起碼的認同。現在香港社會達不到這種要求,不光是媒體宣導不夠,甚至公務員隊伍中也有對國家不認可的人。因此,政協委員應該多做實際工作,指出兩地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依存關係。 

  回歸伊始,因篤信“馬照跑、舞照跳”、“井水不犯河水”等觀念,北京完全放棄了對香港的管治。然而世界不是割裂的,兩地相互聯繫密不可分,北京也不可能完全對香港置之不理,所以這些年提出了一些新措施,直接面向香港,惟實施中與本地中堅力量欠缺商量,出現了一些情況,被反對派抓了辮子,使得本來北京的一番好意打了折扣。希望以後,中央政府在出台新政時,能與本港更有效地溝通。 

  回歸多年,兩地對彼此有基本瞭解,不過理解不夠,信任也不夠。面對問題時,中央喜歡以“陣營”劃分,認為一批人是“中國”的,一批人是“香港”的,前面的強調“一國”,後面的強調“兩制”。其實“一國兩制”是一個整體,只強調任何一邊都是偏頗的。處理問題時,中央和香港都存在弱點,均需要對自身的問題進行檢討和反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首 頁 | 廣告查詢 | 訂閱方法 | 中國評論新聞網 | 學術出版社 |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 免責條款 | 版 權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