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反思青年交流 如何推動融合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7-11-28 00:17:16  


 
  路徑設計

  2017年5月10日,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在新聞發佈會上通報了近期多項便利台胞的政策,比如明確要求招收台灣學生的高校應為台灣學生注冊學籍、建立檔案,解決台生畢業後留在大陸工作時的檔案管理和使用問題;開放在大陸工作的台灣研究人員申請國家社科基金;人社部擴大台胞在大陸事業單位就業試點地域等。⑪相對於台灣越來越封閉和緊縮的交流環境,大陸的惠台政策則越來越細膩和務實。兩岸青年的融合發展會倒逼結構性制度變革和削弱功能性社會排斥,形成資源的優化配置。如何更好地搭建社會網絡,進而累積足夠的社會資本成了兩岸青年融合發展的關鍵命題,具體路徑設計如下:

  (1)合理配置就業格局,調整市場配置與成本分擔。

  為鼓勵支持台灣青年來大陸就業創業,國務院台辦2016年出台有關規定,指導各地從創業啟動資金、融資、辦公場所使用等方面給予支持。⑫之前的對台政策為了吸引台灣青年不斷地放低准入條件,這只是針對過來創業的台灣青年,但是針對沒有大陸戶籍卻想在大陸就業的台灣青年,因為政策排斥造成了就業選擇的被動性和過濾性,使其在收入來源上鎖定了獲得經濟資本的路徑。提供人力資本轉化孵化器,使台灣青年中獨特的人力資本在當地受到重視並得以發揮。所以要集中幾個重點二線城市,激發台商企業聚集區的發展活力,憑借產業轉移和升級引導台灣青年合理有序地流入,通過規劃財政預算和提供政策保障降低台灣青年在當地的交易成本,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和以市場為主滿足不同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⑬開放住房公積金等舉措,提高台灣青年改善在大陸城市中住房的能力,幫助其打破居住隔離,完成居住融合。

  (2)組建融合社區,引入多元組織,整合社會資本。

  長期以來大陸對台政策有在逐步考慮對台灣青年各個層面的照顧和優惠,但是類似台商子弟學校、台商醫院、台商青創園區等,反而容易加劇台灣青年形成自己的小圈子。未來應該建立一些具有示範效應的兩岸青年共同生活的融合型社區,將台灣青年從內聚式團體網絡中剝離出來,幫助其嵌入開放式的團體網絡之中,形成與當地社會資本的互融。融洽的社區關係不僅可以增加居民之間的情感交流,更有助於加強台灣青年在當地的歸屬感,從而提高其對本地身份的認同。同時,鼓勵兩岸青年多參與組織建設與協同發展,通過提供組織化、鼓勵本地人口與其通婚的方式強化社會資本。通過引入非政府組織、同鄉自治和交流協會等組織形式,讓兩岸青年結對互助,更多元地保障台灣青年在大陸的實際利益。設立台灣青年在當地的一站式服務中心,與台辦、工會、第三部門等組織形成聯動,實施針對台灣青年的法律援助和權利侵害仲裁制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