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汪毅夫 :家在台灣“番社”住

http://www.CRNTT.com   2018-11-12 00:49:22  


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汪毅夫(來源: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1月12日電(作者 汪毅夫)曩讀廈門大學教授蔣炳釗《中國東南民族關係史》(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對書中所記福建興化(莆田)有人在台灣“番社”建家繁衍子孫的故事,印象深刻。蔣老師說:據余文儀《重修台灣府志》,“南社、貓兒幹二社高山族據說就是興化府漢人渡海至此,後來娶高山族婦女為妻,子孫繁衍而成”。比余文儀《重修台灣府志》(乾隆二十九年版)稍早,範咸等人的《重修台灣府志》(乾隆十二年版)已有“南社、貓兒幹二社番,其祖興化人,渡海遭飓風,船破漂流到台,娶番婦為妻。今其子孫婚配,皆由父母主婚,不與別番同”的記載。                                        

  近讀台灣學者翁佳音、黃驗合著的《解碼台灣史1550—1720》(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版),又見如下描述:“另有一種意外通婚的狀況,據《重修台灣府志》云:‘南社、貓兒幹二社番,其祖興化人,波(渡)海遭飓風,船破漂流到台,娶番婦為妻。今其子孫婚配,皆由父母主婚,不與別番同’。文獻說南社、貓兒幹社‘有說興化話者’。1786年間,後壟新港社民向北路理番分府陳情,提到‘有白番加己毛毛,原系興化府人,漢人做番,遇事生風’,這位興化人冒充原住民,還具狀向理番分府控訴社民”。南社、貓兒幹社在今台灣雲林崙背一帶。             

  附帶言之,舊時台灣居民住區有粵莊(或稱客莊)、閩莊和番社之分。“番”之歧視意味已為吾人所完全摒棄。                                                                 

        2018年11月9日記

  (作者汪毅夫系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