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趙春山:樂見中評社成兩岸溝通橋樑

http://www.CRNTT.com   2019-01-28 00:07:55  


全書由九個篇章組成:兩岸領導人會面全文、中評現場與中評鏡頭、馬政府及國民黨觀點、台灣各界的輿論反應、台灣專家學者的評論、大陸及港澳專家學者解讀、美國專家評析及國際輿論、中評社觀察評論、中評論壇,共542頁,是中評社編輯出版的最厚的彩色圖文專集。
 
  雖然在業務上和建閩較少有來往,但我經常拜讀他的大作。建閩的文字深入淺出,對形勢的判斷很周延也很客觀,我從中學習了很多。

  祥喜給我的印象是話不多,看起來有點羞澀,但做起事來腳踏實地。我知道他在台灣長期做過調研,認識的朋友比我還多,知道的事情也不比我少;但他總是願意傾聽別人的意見,我想參加過中評座談的學界朋友,都會同意我對祥喜的觀察。

  二、二十年海峽兩岸與國際環境的變遷

  20年是個不短的歲月,中國走過這20年,可說滄海桑田,內外環境都發生了許多改變。

  在台灣方面,從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到現在執政的蔡英文,歷經了一次又一次的政黨輪替。台灣內部情勢,無論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都起了重大的變化。其變化的程度和速度,連我們這些“在地人”,都常常覺得難以跟上腳步。

  1996年台海危機後,李登輝提出了“戒急用忍”的大陸政策思維,意圖削弱與大陸的經貿關係;1999年7月,他更提出“兩國論”的說法,導致中共宣佈中斷兩岸兩會的協商。李登輝如何從宣佈《國統綱領》的“統派”,在一路往獨的方向走,這個心路歷程的變化,恐怕衹有蓋棺才能論定;2000年民進黨首次取得執政地位,陳水扁為內外形勢所迫,確實想要改善與大陸的關係。例如,他在“520”就職演說中,特意提出“四不一沒有”的主張,即“不宣佈台獨、不更改國號、不推動統獨公投、“兩國論”不入憲,以及沒有廢除“國統會”和《國統綱領》的問題”。在兩岸經貿政策上,陳也調整前任的“戒急用忍”,改以“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取而代之。但2002年8月扁提“一邊一國論”後,中共遂於2005年制定《反分裂國家法》。2006年1月,陳水扁進一步在大陸經貿政策上改弦更張,提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消極說法。2008年馬英九上台後,採取兩岸“和解制度化”政策,雙方陸續簽署了包括ECFA在內的23項協議。2015年11月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的會面,使兩岸和解關係達到了最高峰。本人有幸躬逢其會,在新加坡以觀察者身份,見證那歷史性的一刻。2016年民進黨再度取得執政地位,蔡英文雖強調以“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老路、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的處理兩岸關係原則,試圖維持兩岸現狀,但對岸因蔡拒絕接受“九二共識”,關閉了兩岸所有的協商管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