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哥大心理講壇:疫情後我們如何向前走?

http://www.CRNTT.com   2020-03-24 00:04:27  


線上討論會截圖(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香港3月24日電(記者 郭至君)2020年開年,一場突如其來且異常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了全球。身處第一波震中的國家,在熬不完的潛伏期、增長的確診數字及不知問責於誰的新聞中,人們經歷了憤怒、恐懼、焦慮、虛無感等各種複雜的情緒。在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艱難的平衡、穩健的推進中,又伴隨疫情在全球蔓延開來,人們又經歷了對小到對自己的年度規劃、自我發展,中到對經濟危機、社會穩定,大到對生存、秩序、死亡的話題進行著一輪又一輪的討論和思考。哥大全球中心3月21日舉辦了“後疫情”系列論壇第一期——世界開始感同身受,我們如何向前走?邀請中美兩地著名心理學家探討疫情之下和之後的心理援助。

  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新冠狀病毒疫情武漢一線心理學工作者江光榮博士分享了武漢一線的心理援助工作概況,他指出,這次心理援助有四個特點,第一是心理救援活動都是線上的,因為新冠病毒有接觸傳染性;第二是這一次的援助有一定的統籌,很有效的把全國的力量的凝聚在核心底下,來有序的開展一些事情;第三是有監測、有反饋、有效果的評價並及時調整專業干預的要領;第四是有比較好的架構,工作有章法有條理。江光榮也表示,據查證,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專業的心理熱線的平台。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楊意博士重點談了留學生的心理問題。她說,最近觀察到隨著國內疫情的好轉,很多在疫情期間成立的心理咨詢熱線開始把服務擴展到了留學生和海外華人。最開始是在中國春節期間疫情大爆發,很多留學生火速買口罩寄回國,那是對國內家人親戚朋友的擔心,還有就是對支援國內醫院的一份心意。緊接著在世界各地針對武漢人、湖北人、進而中國人,甚至是亞裔面孔的人,有誤解、有害怕、有敵意,甚至接連發生了有歧視性的言論和攻擊性的行為。你問那時留學生心里想的是什麼?是對歧視的害怕、不解、憤怒、委屈。當中國的疫情開始逐漸的穩定向好,本來對家人的擔心可以有所緩解了,結果韓國、日本、伊朗、意大利、歐洲各地、美國等等,病毒開始蔓延到留學生所在的世界各地。這時留學生心里想的是什麼?是擔心自己被感染,又希望家人不要太擔心,也對身邊非華人對於病毒的這種輕視感到很焦慮。另外,回不回國,留學生們也在矛盾糾結,他們一方面擔心被感染,一方面也擔心課業、實習、工作等受到極大影響,情緒在災難面前是會不由自主的有波動的,所以就使得留學生在做這個決定上面的難上加難。
 
  不僅如此,在這些壓力之外,最近國內網絡上出現對留學生群體的冷嘲熱諷,甚至認為留學生群體是自私的,是回國添亂,千里投毒。雖然這樣的態度只是一部分人的態度,但是是給留學生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傷害。另外一面是國外的確有一些人有仇視攻擊華人的事件被報道出來,這也讓留學生人身和心理上面都不安全。楊意說,希望借今天這樣一個平台,呼籲我們全社會,包括中國和海外,我們來了解留學生的經歷的特殊性,來真正的理解他們。 

  生活本身是充滿不確定性的,相應的人心就會不停的在不安全感當中顛簸,這個過程是非常痛苦的,而這種痛苦也是可以理解的,是正常的。留學生的年齡階段其實是一個可塑性非常強的年齡。在這樣一個可塑性很強的年齡,經歷一場全球性的災難性的事件的話,對一個人會有什麼樣的影響?以及對這個群體會有什麼樣的影響?是否能夠以及怎麼樣能夠把當前經歷的痛苦能夠引向長遠上相對積極和正面的人生方向,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要允許自己有焦慮、煩躁、孤獨、無助、憤怒、委屈、恐懼的感受,也去覺察自己各種各樣的反應,對自己有更多的發現,對現實有更多的反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