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汪毅夫:略談集美國專和無錫國專

http://www.CRNTT.com   2021-04-12 00:01:50  


汪毅夫(來源: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4月12日電(作者 汪毅夫)集美國專是集美學校國學專門部的簡稱,與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同時於1926年9月創辦。當年,集美國專招生44人,學制四年。1927年9月,集美國專移并廈門大學,稱廈門大學集美國專(其時,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已經停辦)。同年,曾任福建協和大學教授的董作賓在《廈門大學集美國專學生會季刊》第一期發表《續閩俗瑣聞》。1931年,原集美國專招收的首屆、也是僅此一屆的44名學生,有37名從廈門大學集美國專畢業。在《百年回望一書生——陳祥耀和郭招金師生答問錄》(香港中國新聞出版社2020年11月版,以下簡稱《陳祥耀答問錄》)里,陳祥耀教授提及,1936年他在泉州昭昧國學講習所讀書時,師尊里有包樹棠、程履咏、陳唯深、王家梁、吳適、吳幼澂6人是廈門大學集美國專的畢業生。

  無錫國專原名無錫國學專修館。1920年冬,“由錢塘施肇曾捐貲創辦,請唐文治任館長”;1927年改名無錫國學專門學院;1928年9月經大學院批准立案;1930年1月改名無錫國學專修學校。1938年2月起,在校長唐文治、教務長馮振(馮振心)率領下,無錫國專師生手提背馱,輾轉遷校於長沙、湘鄉、桂林、北流山圍、北流蘿村、蒙山、桂林(回遷)、金秀、北流山圍(回遷)等各地,在抗戰烽火里艱苦辦學,1946年春遷回無錫。期間,1938年7月,唐文治以年高多病,返回上海療病,馮振(馮振心)代理校長,又聘王蘧常主持教務;唐文治在滬期間,創辦無錫國專上海分校(無錫國專滬校)。在《陳祥耀答問錄》里,陳祥耀教授回憶說,“1940年冬,我和幾個昭昧(汪按,泉州昭昧國學專修所)同學乘輪船到上海,在英租界浙江路租屋居住,稍作准備。1941年春季,一同考入也在英租界的‘無錫國學專修學校上海分校(簡稱國專滬校)”。1943至1945年,為避日軍侵入上海租界,陳祥耀教授休學返回泉州。1945年重返無錫國專滬校,1946年畢業。除了抗戰期間師生艱苦辦學的感人事跡,無錫國專在中國教育史上留名的原因乃在於,這是一所大師培養大師的學校。《陳祥耀答問錄》所記無錫國專的師尊唐文治、馮振(馮振心)、錢仲聯、周穀城、黃穎、李長傅、周予同、郝昺衡、王紹棠、胡曲園、鮑鼎、蔣伯潛、朱大可、陳小翠、胡士瀅、趙泉澄、陳懋恒、唐謀伯、許國璋、呂思勉、任心叔、傅統、王佩諍、陸修祜等都是學養很好的名師,其中多數堪稱學術大師。無錫國專的畢業生也有成為大師級學者的,如錢仲聯《錢仲聯學述》所記:“我在無錫國專任教將近十年,學生中以在文史領域研究卓有成就而著稱於世者有馬茂元、湯志鈞、楊廷福、姚奠中、吳孟複、陳祥耀等人”。另據我聞見所及,無錫國專師尊里的學術大師還有夏承燾、童書業、蔡尚思、饒宗頤及佛學家巨贊法師(俗姓潘,名楚桐,後曾任中國佛教協會副主席)等。

  蔡元培《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概要•序》謂:“我們從前有一種專研國學的機關,就是書院。…清季,輸入歐洲新教育制度,競設學校,全國的書院,幾乎沒有不改為學校的。於是,教授的機關增加,而研究的機關就沒有了”。針對此一情況,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清華大學研究院國學門、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集美學校國學專門部、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泉州昭昧國學專修所等專門研習國學的機關相繼建立,聊補教育制度之缺憾也。

  附帶言之,《陳祥耀答問錄》是我近年所見口述史著作之“白眉最良”者。口述史不是單純一問一答、一說一記的筆錄,而是采訪人同報告人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俾口述內容最大限度地接近於歷史的真實、真實的歷史之研究成果。《陳祥耀答問錄》以其真實性,是校史、教育史、學術史和個人史研究的資料庫。當然,由於報告人記憶有誤或采訪人采錄不審,口述史的硬傷是難免的。從口述史取證,當有一番考核的功夫。     

  (作者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