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如何以法律工具遏制台灣政策法案

http://www.CRNTT.com   2022-12-20 00:13:47  


 
  五、應對法案所帶來挑戰的建議

  在考慮應對《台灣政策法案》所帶來挑戰的時候,首先需要考慮到如下兩點:第一,此法案具有綜合性,綜合了美國參議院或眾議院此前所提出的多個法案,是在此前多個法案基礎之上的“升級版”;第二,此法案是一項跨黨派法案。由於跨黨派,法案有極大概率會繼續推進立法進程,不太可能停留在單純的提出議題這個“曇花一現”的階段,甚至不排除法案最終完成國會立法程序並經由美國總統簽署生效的可能。

  在應對方面,可考慮從如下方面著手:

  第一,在政治和外交抗議的同時,一定要重視法律層面的應對。由於此法案是以法律的形式推出的,一旦法案生效,其帶來的挑戰將是持續性的,且很難逆轉,除非隨後修改或廢除法案。對於通過法律方式引發的挑戰,最有效的應對方式應同樣是法律的。法律應對的關鍵是找到有效的法律工具,包括國際層面應對的法律工具、國家間層面的法律應對工具和國內層面的法律應對工具。

  第二,國際層面應對的法律工具是有的,主要是需要重視對聯大第2758號決議的解釋與適用。從我國目前在國際層面的實踐來看,無論是在聯合國層面、世界衛生組織層面還是其他國際舞台,我國在解釋和適用該決議上都存在著非常大的改善空間。

  第三,在國家間層面,我們既要重視在美國國會制定相關涉台法案過程中的外交游說,也要重視“一個聲音”理論的適用。從游說角度看,應該意識到,美國對台政策的形成,起決定作用的既不是總統也不是國務院,而是美國國會。美國國會是美國涉台政策的點火器和引擎,總統和國務院在相當程度上衹是在執行國會通過的涉台法案。我國駐美使館應嘗試親赴美國國會,就與此相關的問題直接溝通和交流,進行闡釋。而就“一個聲音”理論的適用而言,由於此理論強調的是在涉及到國家重大外交政策的事項上,一國的立法機關、司法機關等應與本國行政機關尤其是外交機關的實踐保持一致,可嘗試適用此理論來闡釋美國對台政策的多樣性及其引發的混亂等。

  第四,在國內層面,需要重視的法律工具應當首推《反分裂國家法》和《反外國制裁法》。一方面,要善於利用自身的國內法來進行法律上的反制,另一方面,如果國內法規定沒有涵蓋此種行為,則需要及時修改相關國內法,使之具有域外可適用性。由於《反分裂國家法》可操作性有明顯欠缺,有必要儘快將修改此法納入立法計劃,否則將會面臨應對美國相關法律挑戰缺乏足夠國內法律工具的局面。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際法和國內法視野下的普遍管轄權研究”(20BFX192)階段性成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