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如何提高共議統一可能性

http://www.CRNTT.com   2023-01-13 00:04:24  


 
  在對台總體方略中,“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對於實現國家統一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兩制”台灣方案應該是經過比較、反復與交換過程之後所形成的兩岸都可以接受的最佳方案。這個最佳方案的內涵,就是和平的方案、民主的方案、善意的方案、共贏的方案。“兩制”台灣方案的形成並不是一錘定音,而是一個動態方案,在兩岸共同致力實現和平統一的過程中,衹要兩岸攜手探索實施“兩制”台灣方案,使之不斷豐富與完善,其空間和內涵就會得到充分展現。

  “統一後”的制度性安排的頂層設計,關係到國家統一後的台灣的持續繁榮,關係到台灣的長治久安,是貫徹對台總體方略時必須要回答的另一個重大議題。“一國兩制”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為實現和平統一作出的重要制度安排。迄今為止,兩岸在“一國兩制”問題上的鬥爭仍然是在一個中國框架內的博弈,台灣並無法掙脫一個中國框架,因此,“統一後”的兩岸制度性安排的頂層設計必須著力排除民進黨當局和外部勢力對“一國兩制”的干擾,就一些重大原則性問題預作決斷。目前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進行的“統一後”制度性安排的頂層設計已經在路上。2022年8月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的《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已反映出大陸在頂層設計方面的初步成果。

  必須要強調的是,無論是“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還是“統一後”制度性安排的頂層設計,都與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密切相關。二十大報告關於涉台部分的論述,是以“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為標題來統領整個章節的。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涉台部分從1997年的十五大起開始單列。從十六大起,“一國兩制”則連續五屆用於涉台部分的標題上,一般多用堅持、推進或豐富“一國兩制”。二十大報告的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除“堅持”之外,第一次使用了“完善”這個關鍵字。“完善”一詞的意涵雖然十分豐富,但著重突出的則是不斷自我修正的一面。

  黨的十九大以來,隨著台海局勢的深刻變化、“一國兩制”港澳實踐經驗的積纍、以及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所帶來的風險挑戰,使如何完善“一國兩制”問題開始成為繞不過去的課題。2019年10月召開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要將“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作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重大戰略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表明大陸在堅持“一國兩制”、建立“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的同時,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在實踐基礎上加以調整,以適應兩岸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完善就是一個漸進調整的過程。比如,在全面準確理解“一國兩制”的內涵、特別是“一國”與“兩制”的關係時,2022年8月的白皮書首次就台灣問題提出,“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兩制”從屬和派生於“一國”並統一於“一國”之內。1993年8月的白皮書在闡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點時,用了一個中國,兩制並存,高度自治,和平談判等四個要點來概括。新版白皮書在談及其中的“高度自治”的內涵時,則調整為“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依法高度自治”,使制度性安排的頂層設計進一步清晰化。大陸曾反復強調,“一國兩制”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到台灣同胞利益和感情,這為台灣各界參與統一後的兩岸制度性安排的設計預留了廣闊空間,台灣應珍惜這扇早已打開、且一直敞開著的機會之窗。

  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將促使大陸為新時代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提供更加堅實的制度保障。衹要兩岸共同發展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共同探討最佳台灣方案,統一後的兩岸制度性安排就一定能實現無縫對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