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首頁  
2022年11月18日,以“融合創新 …
今日評說 創新成為中國發展模式轉變關鍵
  中評社香港12月8日電/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提出了分兩步走的戰略安排: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12月4日刊登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胡利奧•裡奧斯文章,文章說,在這一過程中,正如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的那樣,中國將毫不動…
更多 >>
 最新論題 更多 >> 
  • 中國茶申遺成功,讓世界共品“茶道”
  • 警惕西方把南亞炒成中印“戰場”
  • 中國追求卓越,美國追求霸權
  • 新時代中阿合作不斷充實深化
  • 強大經濟韌性讓國際資本看好中國
  • 創新成為中國發展模式轉變關鍵
  • 中日國民的保健意識有何不同?
  • “斜杠”成中國年輕人新就業形態
  • 卡塔爾世界杯,中國作出重大貢獻
  • 中國穩扎穩打邁向太空強國
  • 從浙江到湖南,中國各省份正拓展對非貿易
  • 誰結束了英中關系的“黃金時代”?
  • 海南加速發展醫療旅游先行區
  • “一帶一路”幫助非洲突破發展瓶頸
  • 與阿拉伯國家合作,中國不謀求私利
  •  觀察空間 更多 >> 
    中國追求卓越,美國追求霸權
      中評社香港12月8日電/當美國及其盟友表示想與中國競爭時,他們似乎忽視或故意忽略了一個事實:中國實際上只是在與自己競爭。   澳大利亞“珍珠與刺激”網站12月7日載文《東方是東方,西方是西方:中國…
  • 中日國民的保健意識有何不同?(2022/12/07)
  • “一帶一路”幫助非洲突破發展瓶頸(2022/12/06)
  • 澳企業界期待澳中關系回暖(2022/12/05)
  • 日企憂心對華“脫鈎”殃及供應鏈(2022/12/04)
  • “一帶一路”帶給非洲實惠良多(2022/12/02)
  • 巴西新外交應優先重視中國機遇(2022/11/30)
  • 美中需要恢複建設性的人文交流(2022/11/29)
  • 歐盟不願在對華政策上盲從美國(2022/11/28)
  • 在這些高科技領域,中企“存在感”增強(2022/11/27)
  • 德國制定對華戰略不應走極端(2022/11/25)
  •  縱橫中國 更多 >> 
    創新成為中國發展模式轉變關鍵
      中評社香港12月8日電/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提出了分兩步走的戰略安排: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
  • “斜杠”成中國年輕人新就業形態(2022/12/07)
  • 海南加速發展醫療旅游先行區(2022/12/06)
  • 卡塔爾世界杯上演“中國大集”(2022/12/05)
  • 中國成為全球生態保護引領者(2022/12/03)
  • 中國航天員“天宮”會師創造歷史(2022/12/02)
  • 印度治霾為何難以效仿中國(2022/11/30)
  • 中國如何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2022/11/29)
  • 中國電動車以高質量贏得歐洲客戶(2022/11/26)
  • 卡塔爾世界杯,中國元素隨處可見(2022/11/24)
  • 廈門是“中國的一顆生態明珠”(2022/11/23)
  •  熱點透視 更多 >> 
    警惕西方把南亞炒成中印“戰場”
      中評社香港12月8日電/一些西方媒體總是把南亞炒作成“戰場”,稱印度和中國一直在爭奪地緣經濟影響力。事實上,這只能反映出西方狹隘的零和博弈心態,不利於地區和平與發展。   柬埔寨《高棉時報》12月…
  • 卡塔爾世界杯,中國作出重大貢獻(2022/12/07)
  • 誰結束了英中關系的“黃金時代”?(2022/12/06)
  • 中國建設“通往太空的絲綢之路”(2022/12/03)
  • 西方在如何與中國打交道上存在三大分歧(2022/12/02)
  • 壓力之下,歐洲尋求加強對華關系(2022/12/01)
  • 歐盟與美國對華政策“保持距離”(2022/11/30)
  • 應對中國,北約面臨鷹鴿之爭(2022/11/29)
  • 對華芯片封鎖凸顯美國失去信心(2022/11/28)
  • 歐洲對與中國對抗“沒有興趣”(2022/11/26)
  • 印度為何打算向中企遞橄欖枝(2022/11/25)
  •  時政評析 更多 >> 
    新時代中阿合作不斷充實深化
      中評社香港12月8日電/據路透社引述知情的沙特阿拉伯外交官員透露的消息報道,該國將在12月9日舉辦首屆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峰會(中阿峰會),各方將尋求達成更多經貿合作協定。   據美國《世界日報》網站…
  • 中國穩扎穩打邁向太空強國(2022/12/07)
  • 與阿拉伯國家合作,中國不謀求私利(2022/12/06)
  • 科技,中國與海灣合作的催化劑(2022/12/05)
  • 相比美國,“中國是歐洲更易談判的夥伴”(2022/12/04)
  • 米歇爾訪華開啓對話“機會之窗”(2022/12/02)
  • “一帶一路”助力中國經濟外交(2022/12/01)
  • 古中樹立真誠合作的典範(2022/11/28)
  • 美“自鳴正義”敗給中國得道多助(2022/11/27)
  • 東南亞為何急需中美關系緩和(2022/11/25)
  • 中美利用多邊平台加強接觸(2022/11/23)
  •  經濟縱橫 更多 >> 
    強大經濟韌性讓國際資本看好中國
      中評社香港12月8日電/在經濟重新開放勢頭增強和地緣政治風險減弱的背景下,摩根士丹利再次看好中國股市,該公司結束近兩年來對中國股市“持股觀望”的評級,建議買入中國股票。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
  • 從浙江到湖南,中國各省份正拓展對非貿易(2022/12/06)
  • 多重因素驅動人民幣國際化(2022/12/05)
  • 中國走在6G技術研發前沿(2022/11/30)
  • 大衆在中國面臨新問題:本土競爭對手(2022/11/28)
  • 人民幣資產受投資者追捧(2022/11/25)
  • 海南打造大型綜合物流園區值得關注(2022/11/24)
  • 大數據技術助力中國脫貧攻堅(2022/11/17)
  • 中國VR產業邁入新一輪“爆發期”(2022/11/16)
  • “雙十一”折射中國消費新趨勢(2022/11/14)
  • 為什麼中國進入了“廉價電視時代”?(2022/11/10)
  •  軍事視點 更多 >> 
    海上保安廳在釣魚島周邊承受中國壓力
      中評社香港1月2日電/日本政府提出加強釣魚島周邊海域的監視活動,但負責該項行動的海上保安廳年度預算卻不足。   據日本《朝日新聞》2018年12月27日報道,針對崛起的中國,日本防衛計劃大綱列出了…
  • 推進軍改,關鍵在於面向未來戰爭(2017/08/07)
  • 走向深藍,中國要成為海上和平獅子(2017/04/28)
  • 殲-20驚艶亮相告訴了世界什麼?(2016/11/07)
  • 美國不應被亞洲盟友拖入對華戰爭(2016/08/10)
  • 軍事關系深化的俄羅斯和中國互相學習(2016/06/27)
  • 越南大購美軍裝備作用有限:難撼中國優勢(2016/06/14)
  • 大多數非洲國家為何愛用中國武器?(2016/03/22)
  • 美欲借“軍火庫飛機”壓制中俄(2016/02/14)
  • “軍區”變“戰區” 中國軍隊提升戰力(2016/02/05)
  • 七大軍區進入五大戰區時代(2016/02/02)
  •  文教聚焦 更多 >> 
    中國茶申遺成功,讓世界共品“茶道”
      中評社香港12月8日電/“一顆靜心觀世界,半盞清茶悟人生。”茶字拆開,就是人在草木間。一杯茶,道蘊無限。   美國《僑報》12月1日載文《中國茶申遺成功,讓世界共品“茶道”》,文章說,11月29日…
  • 中國的年輕人借“國潮”強調文化身份(2022/12/06)
  • 電游“出海”增強中國文化傳播力(2022/12/05)
  • 中俄人文合作體現特殊價值(2022/11/25)
  • 中國白皮書宣介互聯網治理主張(2022/11/09)
  • 英語vs中文,誰勝出?(2022/11/08)
  • “北馬”重啓讓跑步愛好者振奮(2022/11/07)
  • 培養“大國工匠”,中國須除“職教偏見”(2022/11/02)
  • 中國令斯諾克運動重新煥發活力(2022/10/12)
  • 中國共產黨將中國建成科技強國(2022/10/11)
  • 網絡時代,如何讓真相跑贏謠言?(2022/10/09)
  •  專題圖片 更多 >> 
    中美競相對非開展“峰會… 中美如何建構新型大國關係 以攻為守 中國迎接意識… 美國聯合印度“抗衡中國… 手機靚號交易不能成為灰… 美對限制中國國企投資態…
     時人廣角 更多 >> 
    張桂梅事跡將被搬上屏幕
      中評社香港6月15日電/受尊敬的內地教育工作者張桂梅投入畢生精力為數以千計貧困女孩提供免費教育,從而改變了她們的生活。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6月12日報道,張桂梅的人生故事將被改編成電視劇。…
  • 穀愛淩完美詮釋了奧林匹克精神(2022/02/10)
  • 中國在F1有了“開路先鋒”(2022/01/07)
  • 9.83+9.98=一個傳奇(2021/08/03)
  • 孫楊困獸猶鬥,終究無力回天(2021/06/25)
  • 中國“水稻英雄”在全球備受尊敬(2021/05/28)
  • “中國先生”遠去,美中理性之聲不應減損(2020/12/24)
  • 紀念李文亮 不僅僅需要立一座雕像(2020/02/11)
  • 中國球迷為何喜愛科比(2020/02/03)
  • 謝高華的“時代遺產”值得銘記(2019/10/26)
  • 王霜,走出國門的中國“玫瑰”(2019/06/20)
  •  環境感受 更多 >> 
    中國成為全球生態保護引領者
      中評社香港12月3日電/當全世界還在研究於埃及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取得的成果時,各國代表們正要出席在蒙特利爾舉行的另一場會議。   香港亞洲時報在綫網站11月30日載文《中國終於准備好成為保護…
  • 印度治霾為何難以效仿中國(2022/11/30)
  • 廈門是“中國的一顆生態明珠”(2022/11/23)
  • 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成果豐碩(2022/11/19)
  • 應對氣候挑戰,中國推進建設“海綿城市”(2022/11/18)
  • 現在到了停止將霧霾責任“甩鍋”中國的時候了(2022/11/14)
  • 中國引領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2022/11/07)
  • 北京用智慧理念打造綠色之都(2022/08/29)
  • 治理空氣污染,中國7年走完美國30年的路(2022/06/17)
  • 污染防治聚焦北方 中國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2018/02/07)
  • 中國對可再生能源發展劃防洪紅綫(2022/06/14)
  •  社會大千 更多 >> 
    “斜杠”成中國年輕人新就業形態
      中評社香港12月7日電/一整天忙碌的工作後,30歲的小陳回到家裡沒時間停歇,就開始忙著經營自己的副業。小陳有一家淘寶店,他說,為了經營好這家網店,他得不分晝夜在綫回複客戶,生怕因為自己的疏忽而失去顧客。…
  • 中國的年輕人借“國潮”強調文化身份(2022/12/06)
  • 民宿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2022/11/21)
  • 中國著手治理高彩禮問題(2022/11/17)
  • 中國人“雙十一”購物車中塞滿國貨(2022/11/16)
  • “中國最火辣女人”因何風靡全球?(2022/11/09)
  • “北馬”重啓讓跑步愛好者振奮(2022/11/07)
  • 培養“大國工匠”,中國須除“職教偏見”(2022/11/02)
  • 三個原因導致中國年輕人不喜社交(2022/10/27)
  • 浙江共同富裕探索值得關注(2022/10/24)
  • “微度假”在中國興起,可能產生全球影響力(2022/10/21)
  •  批評者說 更多 >> 
    北京染新冠女子外出為何屢屢得逞?
      中評社香港7月5日電/北京時間7月2日下午,一則關於北京石景山萬達廣場女子接到核酸檢測陽性通知後嚎啕大哭的視頻傳遍網絡。   美國《僑報》7月4日載文《北京染新冠女子外出為何屢屢得逞?》,文章說,…
  • 網絡時代,如何讓真相跑贏謠言?(2022/10/09)
  • 中國須關注糖尿病防治(2022/09/29)
  • 每日優鮮凸顯中國生鮮電商風光不再(2022/08/04)
  • 對職業教育的老觀念亟待改變(2022/08/03)
  • 唐山打人惡行突破文明社會的底綫(2022/06/13)
  • 百年老店,中國為啥沒有日本多(2022/06/23)
  • 把好兒童讀物出版關,別靠“下架字典”式執法(2022/06/07)
  • 教材不能“閉門造車” 需要社會監管(2022/06/02)
  • 西湖“移柳”風波,并非小題大做(2022/05/16)
  • 知網需收起“學術收割”的鐮刀(2022/04/21)
  •  神州瞭望 更多 >> 
    強大經濟韌性讓國際資本看好中國
      中評社香港12月8日電/在經濟重新開放勢頭增強和地緣政治風險減弱的背景下,摩根士丹利再次看好中國股市,該公司結束近兩年來對中國股市“持股觀望”的評級,建議買入中國股票。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
  • 從浙江到湖南,中國各省份正拓展對非貿易(2022/12/06)
  • 多重因素驅動人民幣國際化(2022/12/05)
  • 中國走在6G技術研發前沿(2022/11/30)
  • 大衆在中國面臨新問題:本土競爭對手(2022/11/28)
  • 人民幣資產受投資者追捧(2022/11/25)
  • 海南打造大型綜合物流園區值得關注(2022/11/24)
  • 大數據技術助力中國脫貧攻堅(2022/11/17)
  • 中國VR產業邁入新一輪“爆發期”(2022/11/16)
  • “雙十一”折射中國消費新趨勢(2022/11/14)
  • 為什麼中國進入了“廉價電視時代”?(2022/11/10)
  •  體驗中國 更多 >> 
    “基建狂魔”中國是怎樣煉成的
      中評社香港10月31日電/中國基建狂魔是怎麼煉成的?為何中國可以在過去十幾年間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鐵系統、最大的高速公路系統、最長與最多的橋梁和隧道?這背後有很多創新的艱辛與喜悅,折射中國吸納了全球的智慧,…
  • 傳統與現代在成都完美融合(2022/10/19)
  • 特色產業助力中國美麗鄉村建設(2022/08/15)
  • 在中國,“綠色生活”是怎樣的體驗(2022/07/05)
  • 為何在上海的日本人不願離開中國(2022/07/01)
  • 美國應參照中國建立長期養老金制度(2022/05/13)
  • 在全亞洲找不到幾個“深圳”(2022/04/12)
  • 中國有理由對未來如此樂觀(2022/01/06)
  • 為什麼中國人在享受平靜生活(2020/12/07)
  • “中餐西做”,算是中華美食文化嗎?(2020/11/06)
  • 另一股潮流在中國農村流淌(2020/10/10)
  •  中評綜述 更多 >> 
    社評:法國總統抓機遇 中國沒施離間計
      中評社香港11月26日電(評論員 丘巒)在中德關係緊張之際,法國總統大張旗鼓訪問中國,並拿走大批訂單,難免予人極大的聯想,中國是不是在採用離間計,以法國制德國,逼使德國返回原有的對華路綫?   由…
  • 社評:中國機遇取代威脅 東盟盡解心結(2007/11/22)
  • 社評:中國東盟軍事互動撩人心 美煩惱(2007/11/20)
  • 社評:中國是第二號強國 新的誤解?(2007/11/18)
  • 社評:把自我憎惡轉嫁中國 美國的墮落(2007/11/07)
  • 社評:中國分量重嗎?美候選人不敢輕視(2007/11/05)
  • 社評:什麽樣的人在叫嚷抵制北京奧運?(2007/10/30)
  • 社評:中共新班子能令世界放心嗎?(2007/10/24)
  • 社評:國外修軍港 中國串軍事珍珠鏈?(2007/04/09)
  • 社評:中韓關係需呵護 高句麗勿成裂痕(2007/04/07)
  • 社評:中國嚇壞鄰國嗎 英媒旁觀者不清(2007/04/02)
  •  政要言論 更多 >> 
    特朗普正在“幫”中國贏得南海勝利
      中評社香港10月12日電/最近一段時間,作為域外大國,美國卻不斷加碼“施壓南海”。有輿論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中美在南海博弈仍將持續。   在此背景下,美國《華盛頓郵報》10月9日載文《特朗普如何幫…
  • 中國市場不够開放?中國大使用數據強力回擊(2018/10/10)
  • 老撾總理盛贊“一帶一路”:對全球極具意義(2018/06/14)
  • 處理好美中關系是解決朝核問題前提(2017/02/28)
  • 要領導世界 中國還需繼續開放(2017/02/22)
  • 美財長:保持美經濟領導地位 不要讓位中國(2016/04/13)
  • 美中若衝突將迫使其他國家選邊站 後果嚴重(2016/03/23)
  • 陸克文:中國體制靈活性令人羨慕(2016/03/07)
  • 中國用投資贏得東南亞(2015/08/17)
  • “一帶一路”構想也可產生近期效益(2015/08/03)
  • 亞投行開門紅為美國敲響警鐘(2015/04/08)
  •  災害關注 更多 >> 
    極端天氣提高中國氣候行動緊迫性
      中評社香港7月12日電/今年3月至6月,中國南方多地的暴雨打破了歷史紀錄。與此同時,中國北方的熱浪將氣溫推至40攝氏度以上,河南多地最大用電負荷刷新歷史紀錄。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7月8日…
  • 是什麼導致中國今夏洪水和熱浪?(2022/06/27)
  • 洪災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2020/08/11)
  • “利奇馬”肆虐 中國城市亟需“馭馬”術(2019/08/16)
  • 防災救災,中國比美國看得長遠(2019/01/24)
  • 汶川十年,從浴火到重生(2018/05/15)
  • 汶川地震:中國在災難中堅毅,在磨練中成熟(2018/05/14)
  • 唐山涅槃彰顯“中國力量”(2016/07/29)
  • 洪災之殤的中國反思(2016/07/27)
  • 抗洪搶險 給中國軍隊打滿分(2016/07/12)
  • 災後重建,應學中國的方式(2016/06/20)
  •  華人心聲 更多 >> 
    80年後再回首:歷史仍在拷問現實
      中評社香港12月18日電/發生在80年前的那個南京的冬天,對於中國人來說永遠是一個不堪回首的心結。但近二十年,日本朝野、日本領導人“否認南京大屠殺存在”的聲音不絕於耳,30萬逝者不能安息,國際輿論對此的…
  • 中國電商為何拿錢都很難在日本買到貨(2016/04/08)
  • iPhone 黃牛黨的吃相別那麼難看(2014/09/26)
  • 紀念抗戰中國應動員民間力量積極參與(2014/09/22)
  • 西方世界當正視中國抗戰(2014/09/04)
  • 日代表團訪華“融冰”不應陷誤區(2014/05/06)
  • 習近平訪歐:實至名歸(2014/04/03)
  • “第一夫人”外交柔性推動美中關係(2014/03/26)
  • 政協會閉幕 中國“協商民主”加力 (2014/03/13)
  • 安倍拜“鬼”與中國成熟的國民心態(2014/02/19)
  • 從鐵路建設看“日本速度”與“中國速度”(2013/09/24)
  •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