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首頁  

衛生部“封殺”記者 食品安全諱疾忌醫

  中評社北京6月17日電/近日,中國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主任毛群安因“建立媒體記者黑名單”論而成為媒體關注焦點。輿論質疑,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饅頭……哪一個不是媒體曝光在前,監管部門跟進查處在後?作為被監督方,衛生部門是否有資格建立記者黑名單?有媒體指出,衛生部擬建立“記者黑名單”,將排斥輿論監督的心態暴露無遺,再一次讓公眾感受到了權力的傲慢;事實上,幾乎所有的惡性食品安全事件都與相關部門有意無 …【详细】

查看往期輿論參考 >>

衛生部恫嚇媒體解決不了食品安全問題

  據人民網報道,針對最近媒體不斷曝光食品衛生安全問題,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主任毛群安日前公開表示,為了打擊或者遏制極個別媒體有意誤導人民,傳播一些錯誤的信息,要加強傳播的監控,如果哪一個很大的誤導公眾的信息,對極個別的媒體記者,將建立黑名單。毛群安還說,有關食品安全的報道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不要由於我們的疏忽,由於我們不夠嚴謹的工作態度,而給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給我們國家的食品工業發展造成一些負 …【详细】

媒體的監督帶來了食品安全危機?

  媒體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對維護社會正義、保障民眾的健康權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有人不這麼看。6月13日,由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和衛生部共同主辦的“科學認識食品添加劑”座談會上,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毛群安主任說,很多媒體在報道的時候,把食品添加劑就等同於非法的食品添加物,而這樣的偏差對老百姓了解食品工業、了解食品的安全會產生誤導。甚至稱,“為了打擊或者遏制極個別媒體有意污染傳播環境、誤導信息,我們要加強 …【详细】

建立“記者黑名單”是一種信息壟斷霸權

  衛生部這個“黑名單”制度相當詭異,難怪馬上就引起了一場輿論地震。公眾認為,如果衛生部要建立“黑名單”,也應先建“食品黑名單”、“企業黑名單”。那麼多制假造假、毒害民眾的黑企業沒聽說被衛生部寫入“黑名單”,而在食品安全戰役第一線浴血、圍追堵截的媒體和記者,倒要“先走一步”了!這種言論注定是荒誕的,甚至是反邏輯的。   不過仔細分辨,所謂“黑名單制度”的說法,雖然聽起來很有點“幽怨”,更兼有 …【详细】

開列記者“黑名單”,目的是什麼

  毛群安“黑名單”論一出,輿論嘩然。有網友表示,沒聽說制假造假、毒害民眾的企業進“黑名單”,媒體和記者倒“先走一步”,什麼時候新聞報道的“質量問題”,也歸衛生部直屬的新聞宣傳中心管了?   衛生部該官員稱,“這個名單一是提醒我們衛生系統內部的人,另外也會把這個情況向主管部門反映。”如果“黑名單”承擔這兩個功能,那有必要再回應公眾的一些疑問:   “提醒我們衛生系統內部的人”是出於什麼 …【详细】

謠言止於真相,而不是“黑名單”

  任何一級政府部門新聞發言人都有發布權威信息、闡述部門觀點、接受記者採訪的職責,卻沒有建立“黑名單”、封殺記者的權力,否則便是自我擴權,試圖以此壓制輿論監督。對抗錯誤信息,最好的方式莫過於盡最大可能地公開真實信息。   在13日舉行的“科學認識食品添加劑”座談會上,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主任毛群安表示,正在打造一個健康的媒體報道平台,對極個別的媒體記者建立“黑名單”,以此打擊他們有意誤導人民、 …【详细】

建記者“黑名單”是諱疾忌醫

  有網友說,國內媒體遠遠夠不上完美,但儘管有種種缺陷,仍然在發現食品安全問題、披露監管缺失等方面功不可沒。像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饅頭、斷子絕孫黃瓜……哪一個不是媒體曝光在前,監管部門跟進查處在後?按理說,生病的監管部門應對媒體千恩萬謝,拜求對策,卻在氣勢淩人,實在讓人寒心。為什麼?因為在毛群安等人看來,這是媒體在搗亂,在太平盛世裡危言聳聽。   建記者“黑名單”,是他們一廂情願。嚇唬記者 …【详细】

毛群安的黑名單與“批評政府”之難

  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主任毛群安是個倒黴孩子。但對比這個倒黴孩子五年前和五年後對媒體的“易守為攻”,我們可以看到五年來的輿論環境,恐怕是越來越“倒黴”了。   五年前他在新聞發布會上呼籲媒體不要歪曲和醜化醫務人員,立馬在網上引來噓聲一片。筆者適逢其會,心潮起伏,如鯁在喉,於是寫了篇《如果臉醜,莫怪鏡子》,倒成了自己在網絡評論上的處女作。因此筆者對毛主任的印象特別深刻,記得當初他的身份是“衛生 …【详细】

掩耳盜鈴的“記者黑名單”

  “防火防盜防記者”的民諺有了升級版——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主任毛群安日前表示,正在打造一個健康的媒體報道平台,對極個別的媒體記者建立黑名單,以此打擊他們有意誤導人民,傳播一些錯誤信息的勢頭。   但公眾期待解答的幾點疑惑是,建立這樣一份黑名單的標準是什麼?作為被監督方,衛生部門是否有資格建立記者黑名單?“不正確的知識信息傳播可能會演變為我國真正的食品安全問題”,這樣的帽子很嚇人,言下之意, …【详细】

不要低估衛生部的記者黑名單制度

  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主任毛群安在6月13日的第三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上發言時說,衛生部將建立媒體記者黑名單制度。此言一出,立刻引起輿論廣泛關注。正所謂“防火防盜防記者”,衛生部的這一作法,其實並不新鮮,只不過很多政府部門,更願意偷偷地、只做不說地“封殺”,而不會理直氣壯地公開表態。   有人認為,衛生部建立記者黑名單制度,缺乏實際的操作手段和方式,對媒體和記者的影響並不大,其實事實並非如此。 …【详细】

衛生部熱衷建“黑名單”是有勁歪了使

  作為主管衛生工作的國務院組成部門,衛生部有無資格對並非其管轄且應主動接受監督的新聞記者行使否決權,建立所謂的“記者黑名單”,本身很是個問題。   留心食品安全領域的人們不會忘記,2008年一年之內接連發生多起相關重大事件:一是“三鹿毒奶粉”臭名遠播海內外;二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改由衛生部管理;三是當年12月12日,衛生部史無前例地高調公布第一批“非食用物質及易濫用食品添加劑‘黑名單’ …【详细】

記者黑名單疑似“私設公堂”

  建立記者黑名單的想法是可笑的,也是沒有法律依據的。公權部門的任何舉措都不能隨意而為,都要遵循法無授權不可為的原則。哪條法律授權衛生部擁有剝奪一名記者參與輿論監督的權力?我們找不出這樣的法律條款。不知道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主任毛群安能否找給大家看看?   從某種角度看,衛生部建立記者黑名單的做法疑似“私設公堂”。如果一家媒體或一名記者如果確實存在問題,那麼有資格對媒體或者記者採取處罰的,也不 …【详细】

“記者黑名單”的“一錯再錯”

  近日,媒體報出衛生部擬對極個別誤導公眾媒體記者建黑名單,引發爭議。什麼“記者黑名單”,在我看來,“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主任毛群安”已經上了公眾輿論的“黑名單”;由於這位“毛主任”的“一錯再錯”,實在是給衛生部丟盡了臉。   我說的“一錯再錯”有兩重含義。   一重是,“建記者黑名單”的“一錯再錯”。“一錯”者——犯了方向性的錯誤。從“蘇丹紅”到“三聚氰胺”,從“瘦肉精”到“問題饅頭” …【详细】

除了記者黑名單,衛生部應該幹什麼?

  日前,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毛群安主任“記者黑名單論”一出,輿論嘩然。媒體記者自是心緒難平,很多網友也議論紛紛。記者報道食品安全事件就有可能被列入黑名單,這樣的待遇未免有些過於誇張了吧?沒聽說那些制假造假、毒害民眾的企業進入什麼黑名單,媒體和記者倒是“先走一步”,衛生部官員如此應對輿論監督,也實在讓人齒冷。   食品安全事件千頭萬緒,囿於掌握信息的不對稱,媒體在報道時可能會存在一些瑕疵,也 …【详细】

新聞發言人不該有“記者黑名單”這個詞

  其實,如果不只是盯住“記者黑名單”這個刺眼的詞,而完整地看毛群安的講話,他的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初衷也不錯,是為了做食品安全包括食品添加劑科學傳播和大眾傳播。媒體報道對公眾心理影響非常大,不要由於媒體的疏忽,而給國家的食品工業發展造成一些負面的影響。   媒體的假新聞,或者媒體因為不專業和為了炒作而誇大和誤解食品安全問題的報道,確實應該對如今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過度恐懼承擔一部分責任。比如這一 …【详细】

有一種姿態比建“黑名單”更優雅

  對媒體記者建黑名單,這樣的舉措肯定會將衛生部置於輿論漩渦中,使之成為民眾的炮轟對象。冷靜一些看,“黑名單”是有前提的,即“誤導公眾傳播錯誤信息”。至於某些媒體為何會“傳播錯誤的食品安全信息誤導公眾”,在衛生部官員的認識裡,“大多數問題出在了溝通不充分,並非有意傳播錯誤知識,但有個別媒體就是有意的,就是為了新聞性。這和當前整個媒體環境有關係。”   先不論衛生部官員的分析是否準確,可以肯定 …【详细】

記者“黑名單”不過是衛生部的意淫

  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主任毛群安關於建立記者黑名單的說法一經公布,網絡為之沸騰起來:衛生部門有什麼資格為記者建立黑名單?“衛生部的職責是推行醫務工作、研究擬定衛生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研究提出衛生事業發展規劃和戰略目標,制訂技術規範和衛生標準並監督實施。而管理新聞工作者的事歸新聞出版總署管,衛生部哪來的資格為記者建立黑名單?”   衛生部門不管衛生管新聞?“防民之口甚於防川,衛生部的做 …【详细】

嚴懲無良企業更應建“黑名單”

  假若說對記者都要建黑名單,是不是更應該“優先”給那些違法違規制劣造假的無良企業建“黑名單”?事實證明,在揭露重大食品安全問題、保障食品安全上,媒體的表現一向是良好的。三聚氰胺、蘇丹紅、PVC保鮮膜、染色饅頭、毒奶瓶、塑化劑……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中,無論是及時發現問題,還是大膽揭露問題,還是為解決問題充分傳遞信息,媒體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媒體對於問題的揭露,不可避免地會對某些企業甚至某 …【详细】

 往期回顧

更多 >>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