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首頁  

乳業巨頭“綁架” 奶業標準全球最低

  中評社北京6月20日電/國內奶制品安全問題頻發,近日“中國奶業標准全球最低”的消息成為重磅炸彈,意味著喝奶是否有益於健康,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奶制品的不安全除了部分奶農奶企的不道德外,國家的牛奶標准也是罪魁禍首。面對廣州奶業協會“奶業標准被個別企業綁架”的質疑,內蒙古奶業協會反駁的理由則是“中國奶業的現狀要取決於國情”,為了“照顧最大多數奶農的利益”。輿論指出,導致中國奶業標准江河日下的根源 …【详细】

查看往期輿論參考 >>

我國乳業標準被指全球最低 各種添加劑令人膽寒

  日前中國奶協召開了“南方巴氏鮮奶發展論壇”,素有中國乳業“大炮”之稱的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對記者表示,中國乳業行業標準是全球最差標準;但又有人認為:中國奶業現狀取決於國情,同時披露現行標準門檻低系因農業部顧及散戶奶農利益。   細菌數允許200萬個/毫升——“這是全球最差的牛奶標準!”   按照我國最新奶業安全標準,蛋白質含量由原標準中的每100克含2.95克,下降到了2.8 …【详细】

全球標準最低的合格牛奶說明了什麼?

  三聚氰胺事件以來,中國奶業已經沒有什麼新聞可以令人震驚了。所以,這幾天“中國奶業標準全球最低”的消息(中廣網6月18日),不過是灰頭土臉的面孔上再擦一把泥而已。   “標準全球最低”的證據,是相比2010年前,蛋白質每百克由2.95克降至2.8克,細菌總數由每毫克50萬個增至200萬個。我記起來了,《生乳安全標準》去年有過爭議的,只是“抗議無效”。   GDP真不是一切,一包牛奶都 …【详细】

三聚氰胺之後,中國奶業標準為何不升反降

  據經濟之聲報道,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認為我國現有的奶業標準全球最低,如果不是看到這個報道,我還不知道,在經歷了三聚氰胺事件之後,中國奶業的標準竟然降低了。至於說降低的原因,到底是照顧個別大企業的利益,還是“照顧最大多數奶農的利益”,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不過自從標準降低到全球最低之後,我們的奶製品就合格了,則是不爭的事實。當然,這個合格,只是在中國合格,中國有十幾億人等著喝奶呢,總不能都去買 …【详细】

“國情”不是降低奶業標準的借口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6月18日報道,一場關於奶業標準的討論又起紛爭。關於奶業標準的爭論,這已不是頭一次了。去年乳品安全新國標出台之時,媒體曾強力關注。乳品安全國家標準於2010年3月26日由衛生部批准公布,2010年6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在新標準中,乳蛋白含量從1986年的每100克生乳蛋白質含量不低於2.95%降到了2.8%,菌落總數則從2003年每毫升50萬調至200萬。當時有輿論指出,此前的 …【详细】

奶業標準低,少拿“國情”說事

  真是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早知道我們的奶業標準低,但是沒想到能低到這個程度,更沒想到的是,“中國國情”竟然堂而皇之地成為降低標準的理由。   奶協秘書長那丁木德擺出一副形勢所迫不得不如此的模樣,反身一腳把球踢給了“中國國情”,回答得絕對夠藝術,但實在不厚道,民眾也實在不敢體諒你這份“萬般無奈”。無論怎麼看,國產牛奶的質量差都不是什麼露臉的事情,奶企再糊塗也應該明白自己應該做的是狠下心來 …【详细】

“國情說”害了中國奶

  日前牛奶行業舉辦的內部研討會上,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認為我國現有的奶業標準全球最低,主要是因為被個別大企業綁架。而內蒙古奶協秘書長那丁木德則認為,制定牛奶質量標準要從國情出發。(6月19日 中國廣播網)   聽了“國情說”,心里不禁一陣發涼。發涼既為國民,也為中國奶。我總算明白了,為什麼中國奶會面臨今天這樣的市場處境。   按照內蒙古奶協秘書長那丁木德的說法,如果乳品企業按照 …【详细】

中國奶業“生產決定消費”何等可悲

  素有中國乳業“大炮”之稱的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說,在2010年以前,我國牛奶的標準是每毫升細菌總數50萬個,而蛋白質是每百克2.95克。2010調整國家牛奶質量標準時,徵求地方奶協和專家的意見,結果,95%的意見要求提高奶品質量標準,但是沒有被采納。而內蒙古奶協秘書長那丁木德則認為,制定牛奶質量標準要從“72%奶牛和72%牛奶都是散戶飼養,散戶生產”的國情出發,照顧最大多數奶農的利益。 …【详细】

奶業標準全球最低 秘密何在?

  在奶業內部研討會上,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認為現有的奶業標準全球最低,而在去年,乳品安全國家標準新修出台,卻“一夜倒退25年”,不僅在國內是“歷史新低”,更是“全球最低”。   面對強烈質疑,彼時衛生部官員只有一句解釋:標準符合中國國情和產業實際;如今,面對廣州奶業協會“奶業標準被個別企業綁架”的質疑,內蒙古奶業協會反駁的理由還是那句話:中國奶業的現狀要取決於國情。人們很納悶,究竟是 …【详细】

誰“綁架”了國內奶業標準?

  上周,從一個牛奶行業內部的研討會上傳出一位業內人士的爆料,“我國現有的奶業標準全球最低,主要是因為被個別大企業綁架”。   生乳當然不能直接飲用,在其加工過程中,以130多攝氏度高溫瞬間殺菌製作的牛奶稱為常溫奶,60攝氏度到85攝氏度低溫緩慢加熱殺菌的是巴氏奶。“巴氏奶”和“常溫奶”兩大陣營互不相讓,儘管巴氏奶是未來發展方向,但生乳細菌多自然需要高溫消毒,因此,以我國目前飼養、物流、儲存 …【详细】

不可一世的權力綁架了中國“奶業標準”

  到底是誰綁架了“中國奶業標準”?有專家認為,是“個別企業”,他還拿出了證據:在2010年以前,我國牛奶的標準是每毫升細菌總數50萬個,而蛋白質是每百克2.95克。2010年調整國家牛奶質量標準時,徵求地方奶協和專家的意見,結果百分之九十五的意見都沒有被采納。“包括生奶、常溫奶、巴氏奶這樣的標準是他們起草的,把很多東西都塞進去:細菌總數調到2百萬,甚至蛋白質調到2.80。”而有的專家則認為一切都 …【详细】

牛奶標準應服從於企業還是消費者?

  去年出台的新的國家牛奶質量標準,將過去每毫升細菌總數50萬個、蛋白質每百克2.95克,分別調整為2百萬個和2.80克。也就是說,細菌數提高了150萬個,而蛋白質則下降了0.15克。這也意味著,喝奶是否有益於健康,也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據內蒙古奶協秘書長那達木德介紹,提高牛奶中細菌數標準、降低蛋白質含量標準,是為了照顧奶農的利益。因為,奶農生產的牛奶,無法滿足原來國家制定的標準, …【详细】

別讓乳業巨頭“綁架”消費者的健康權

  在中國多個方面都能從技術上可以與世界接軌的當下,在奶類產品相關標準及推廣上卻與“世界水平”相差甚遠,且不說“三聚氰胺”、“皮革奶”等事件頻頻困擾中國奶製品業,從而讓其他國家奶製品在中國既漲了價又能受到青睞,就是在全球的奶品消費市場中風靡流傳了148年、工藝非常簡單的巴氏鮮奶,卻同樣與世界消費市場相差萬里:該類奶品在我國液態奶市場不足20%,而目前全球95%以上的國家中95%的消費都是這種產品。 …【详细】

奶業國標為何要“削足適履”

  日前牛奶行業舉辦的內部研討會上,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認為我國現有的奶業標準全球最低。中國奶業市場似乎一直在風波中蹣跚而行,話題頻出,以至於當奶業標準再度被炮轟,不由得讓人擔心,一直“體弱多病”的乳業市場,會走向何方?消費者的信任又是否會被慢慢消解殆盡?不是消費者不想選用國產貨,可仔細想想,從2008年牛奶三聚氰胺事件至今,奶業質量走向可曾給公眾一個明確的預期?三聚氰胺禁止了,免檢產品取消 …【详细】

奶農不是奶業標準的擋箭牌

  “毒奶粉”事件發酵三年,乳品新國標終在去年千呼萬喚始出來。但就是這樣基於乳品安全考慮的乳品新國標,卻在行業引起激烈爭論:蛋白質含量低於國際標準,甚至低於1986年的舊國標;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總數,比美國、歐盟10萬的標準高出20倍。正是這樣的乳品標準門檻愈發降低的變化,讓業界驚呼乳品標準“一夜倒退25年”。此次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所稱的“我國奶業標準全球最低”,實際正是對此前的乳品標準舊 …【详细】

乳業“自降標準”是在自毀前程

  如果不是被稱為乳業“大炮”的內部人士曝光,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在眼下尚未走出“三聚氰胺”陰影的關鍵時期,國內乳業行業標準竟然如此之低。從王丁棉給出的數字看,新標準每毫升牛奶細菌總數由50萬個調高到200萬個,每百克牛奶蛋白質含量則由2.95克降低到2.80克。科技在不斷進步,管理水平也日漸提高,何以相關標準要求卻每況愈下?   衛生部參與修改牛奶標準的專家那丁木德將此歸結為“具體國情”, …【详细】

有多少國標被企業利益綁架

  記得去年牛奶國標“一夜倒退25年”的消息公布時,輿論就把矛頭對准“國情論調”。有論者尖銳地指出,所謂“生乳新國標下調符合國情”的說法,令人心痛到無語這話的意思仿佛是說,國人天生就是消費劣質牛奶的命,供給這樣的人當然只需這樣的牛奶。   如今,牛奶國標又曝出一個驚天秘密,這就是國家在制定國標時被企業綁架了。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指出,生奶、常溫奶、巴氏奶等標準是伊利、蒙牛起草的,他們把 …【详细】

 往期回顧

更多 >>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