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首頁  

集體“爽約” 三公經費公開又成擠牙膏

  中評社北京7月11日電/儘管既有國務院的三令五申,又有民眾的翹首期待,中央部門公布“三公經費”還是遭到了大多數中央部門的“軟抵抗”,截至7月8日,公開“三公經費”情況的中央單位僅有科技部、國家文物局和中國工程院、教育部和中國科學院5家,而且,往往是“清水衙門”率先公開“三公”支出,那些“富裕”的部門則要觀察風向,避免一上來就成為眾矢之的。讓“三公”經費公開實至名歸,最重要的是強化行政問責,對那 …【详细】

查看往期輿論參考 >>

“三公數字”:沒打扮,怎見人?

  8日,財政部公布2011年中央單位的“三公經費”財政預算為94.28億元。與去年的支出相比,今年的“三公經費”預算減少4200萬元。教育部公布今年預算,未降反漲。尚有多個部門未公布今年三公預算。(據7月9日《京華時報》)   這年代,公開是個風險很大的工程,與其露出諸多馬腳,不如裝聾作啞。其實按照國務院制定的時間表,中央部門應於今年6月公開“三公”經費情況。除率先公開的科技部外,中國工程 …【详细】

中央部門公開三公經費為何遮遮掩掩

  “三公”經費公開拖拖拉拉、遮遮掩掩,現在看來,首先是對公開的時間缺乏問責等硬性約束機制。應對各部門的拖延戰術,最有效的辦法還是制定明確的細節公開的標準。   “三公”經費的公開是問題,如何公開更是關鍵。   國務院三令五申,中央部門要把“三公”經費在6月份向社會公開。遺憾的是到昨日為止,除科技部、中國工程院、國家文物局等部門,絕大多數中央單位還沒有主動公開自己的“三公”經費。 …【详细】

誰在害怕三公費用公開

  距離國務院要求公開“三公”費用的時限已經過去了一周,目前98個中央部門裡除了科技部、中國工程院、國家文物局之外,包括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農業部等在內的絕大多數部門並未按要求行動。   不過,這些部門雖然都屬響應慢半拍的主兒,對於“公開”這點事兒的態度卻大有不同。   在5月初接到一位律師提交的要求公開“三公”26項數據的申請後,某部門的回覆連用了三個“非常”來感性地“體諒” …【详细】

文物局曬三公有點逼宮的味道

  繼科技部、中國工程院發布三公消費數據後,7月7日,國家文物局也在其網站公開“三公經費”。   我注意到,就在7月6日,溫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上,再次強調,對“三公經費”支出等社會公眾高度關注的內容要公開得更詳細。而從國家文物局公開的“三公經費”來看,還是透出幾點讓人疑惑的信息。一是在中央反覆重申大幅減縮“三公經費”的大背景之下,緣何國家文物局今年卻不減反增,難道是得到某種默許?其二 …【详细】

“百萬公務接待費”的未竟之問

  7月9日,國家文物局針對“今年公務接待費預算較去年決算增加100餘萬”質疑做出回應稱,主要是因為有7個與中國簽署文化交流協議的國家,因受各種因素影響,未能如期派出政府代表團訪華,造成當年公務接待費支出相應減少。(7月10日《京華時報》)   國家文物局的上述回應,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 “公務接待費預算較去年決算增加100餘萬”的質疑。原來,今年的接待費並不是無緣無故增加,而主要是去年接 …【详细】

警惕“三公數字”裡的加減法

  針對今年公務接待費財政撥款預算增加百萬一事,國家文物局固然可以稱,7個“朋友”因故未來,造成去年的預算沒有花出去。可疑問依然存在:一者,去年的“朋友”沒來,今年預算內的朋友為什麼就一定“一個也不會少”?二者,7個“朋友”沒來走動,就省下了100多萬人民幣,這個標準究竟是低還是高?      按文物局的說法,2010年國家文物局公務接待費預算為152.87萬元,今年這項費用的財政預算為151 …【详细】

“三公經費”公開標準應盡快明確

  儘管既有國務院的三令五申,又有民眾的翹首期待,中央部門公布“三公經費”仍然好像如“擠牙膏”一般,一是公布的部門還很有限,二是已公開的信息還不夠詳細。   “三公經費”應當盡快公開,這已不需要再討價還價,在一些部門已經陸續公開的情況下,現在更值得探討的應是“怎樣公開”。   對於那些拖後公開的部門,公眾無疑會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因為越是靠後公開的部門,就越有時間去汲取其他部門的經驗和 …【详细】

集體“爽約”,“令”不敵眾?

  針對備受矚目的三公經費,國務院曾三令五申要求中央部門壓縮預算,並明令要求中央各部門務必於今年6月將本級三公經費支出情況向社會公開。   但是,執行情況並不如人意,除科技部之外,其他部門均沒有在規定期限內向社會公開三公經費的相關情況。即便是科技部,也僅公布了2011年三公經費預算,2010年的三公經費支出情況,到目前也尚未公布。   中央各部門的集體“爽約”,讓三公經費公布問題又蒙上 …【详细】

中央部門公開三公消費多爽約的弦外之音

  去年三公經費實際支出489.18萬元,今年因公出國(境)經費預算162.62萬,比去年實際支出縮減超過三成。昨天,中國工程院發布去年三公經費決算數據和今年三公經費預算情況,成為繼科技部之後又一個響應國務院號召曬三公經費賬本的中央部門。其所公布的去年三公經費實際支出數據,則是中央部門第一份曝光的三公經費決算數據。(7月7日京華時報)   中央部委公開三公經費,不再科技部一枝獨秀,中國工程院 …【详细】

三公經費支出,拖延公開比浪費更可怕

  2011年3月,國務院要求國務院直屬的中央部門在6月底將“三公”經費支出項目完全向社會公開,接受公眾監督。但截至6月30日,僅有科技部一家公布“三公”經費支出。截至7月8日,公開“三公經費”情況的中央單位僅有科技部、國家文物局和中國工程院、教育部和中國科學院5家。(7月9日京華時報)。   《管子 立政》就有“令則行,禁則止,憲之所及,俗之所破。如百體之從心,政之所期也。”   國 …【详细】

問責壓力不足 “三公”爽約不足為奇

  國務院要求公開三公消費,始料未及的是,大部分中央部門爽約。於此,一方面可以看出,三公經費公開之路、預算透明的艱難;也從側面印證了,三公經費確實如公眾所感覺到的那樣,可能涉及金額實在較大,很多部委“無臉”公開。   作為最為重要的政府信息之一,三公經費理當公開。然而,為何一直裹足不前?   原因之一,連中央部委對於信息公開,都以面臨壓力和準備不足為借口,不太願意面對,更遑論公開三公經 …【详细】

“三公”經費公開不給力,不要讓爽約者偷著樂

  “三公消費”應該管得住,必須管得住——這是今年兩會前溫家寶總理對網友的鄭重承諾。為此,國務院順應社會公眾的高度關注和期盼,開出了公開“三公經費”時間表,用實際行動向世人表明中央“用公開來促公正,用透明來促廉明”的決心。但此舉卻遭到了大多數中央部門的“軟抵抗”,推三阻四者有之,拖拖拉拉者有之,遮遮掩掩者也有之。而按時最先公布的,亦多是“清水衙門”。      細心的人們注意到,即便是已經亮出 …【详细】

誰來問責“三公”經費不公開

  實際上,國務院之所以要求中央部門先行公開,顯然是出於“一步一步來”的考慮,讓中央部門帶個好頭,然後要求地方政府部門跟進。如果公開三公經費的第一步都邁不出去,沒有“上行”何以“下效”,所謂遏制三公消費、打造廉潔政府,將從何談起?   這麼多年來,三公消費問題為輿論質疑最久,為坊間議論最多,為民眾腹誹最甚。實際上,公開三公經費的意義是雙重的:既在於滿足公眾的知情權、監督權,遏制三公消費,也在 …【详细】

公款吃喝費不減反而暴增需要一個解釋

  7日,國家文物局曬“三公”經費:2010年公務接待費是48.32萬元;今年該費用為151.85萬元,增加兩倍多。教育部也在8日公布了“三公經費”情況。教育部2010年“三公經費”為2496.12萬元,而2011年為2509.6萬元,比前者高出13.48萬元。至此曬“三公”經費的中央單位已達5家。(7月9日《京華時報》)   這5家國家部門敢在自己的門戶網上曬近兩年的“三公”預算總額,這當 …【详细】

“三公”超支,更需細問

  這幾天,各部委“三公經費”陸續公布了5家。媒體報道,2011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預算為94.28億元,比去年壓縮4200萬元。而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三公經費”預算為2509.6萬元,比2010年2496.12萬元高出13.48萬元。   雖然13萬可能只是多買一部公車的錢,但是讓公眾還是頗感詫異。因為,溫家寶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出國(境)經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等 …【详细】

讓更多“三公消費”接受公眾挑剔

  隨著國家文物局、中科院、教育部等一些中央部門開始公布三公消費情況,公眾也從中挑出一些問題。比如,國家文物局今年接待費的財政預算比去年實際支付高了100餘萬元,兩倍多的增幅令人很難接受;中科院“三公預算”今年預算高達兩億多,公眾質疑其接待費過高,去年僅公車消費就超過七千萬元。(7月10日《京華時報》)   本來,按照國務院畫出的時間表,中央部門在6月就應公開“三公消費”情況。時間已經過去十 …【详细】

 往期回顧

更多 >>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